您好,現在漢格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登黃鶴樓王之渙是哪個朝代,登黃鶴樓王之渙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意思:夕陽西沉,漸漸沒入連綿的群山。
2、黃河奔騰,匯入浩瀚的大海。
3、雖然眼前一片壯闊,但要打開千里視野。
4、看得更清更遠,那還須再登上一層層高樓。
5、原文: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6、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7、鸛雀樓曾是一方登臨勝地,唐人海于樓上憑高望遠,即興賦詩,故《夢溪筆談》謂其上::“唐人留詩者甚多。
8、”惜乎大浪淘沙,歷史無情。
9、鸛雀樓本身既已淹沒在歲月的洪流之中,那些可能很精采的唐人題詠也隨之蕩然無存。
10、然而,其中王之渙所作的這一首《登鸛雀樓》詩卻有幸越過了一千余年的歷史長河,直到今天還傳誦于千家萬戶。
11、這不能不證明它本身具備了強大的藝術魅力。
12、擴展資料賞析:杜甫在《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有“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兩句,雖是論畫,也可以用來論詩。
13、王之渙的這兩句寫景詩就做到了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
14、詩筆到此,看似已經寫盡了望中的景色,但不料詩人在后半首里,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樣兩句即景生意的詩,把詩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讀者展示了更大的視野。
15、這兩句詩,既別翻新意,出人意表,又與前兩句詩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緊密;同時,在收尾處用一“樓”字,也起了點題作用,說明這是一首登樓詩。
16、從這后半首詩,可推知前半首寫的可能是在第二層樓所見,而詩人還想進一步窮目力所及看盡遠方景物,更登上了樓的頂層。
17、詩句看來只是平鋪直敘地寫出了這一登樓的過程,而含意深遠,耐人探索。
18、這里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
19、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登鸛雀樓。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