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冰冰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春節(jié)習俗放鞭炮手抄報,春節(jié)習俗放鞭炮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新春燃放爆竹的風俗始于漢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2、初始主要是為了驅除癘疫,也就是驅逐瘟神疫鬼。
3、到了宋代才有今天的除舊之意,“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4、宋人王安石的這首《元日》詩,便是對此真實的寫照。
5、我國的春節(jié),一般是從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日祭灶拉開帷幕的,節(jié)日燃放煙花爆竹也由此開始。
6、祭灶,民間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7、祭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
8、一家人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擺上供品,跪拜叩頭,燃放爆竹,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9、燃放爆竹便成為給灶王爺壯行的重要程序之一。
10、 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在一周后的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與其他諸神一同來到人間。
11、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
12、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后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
13、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
14、接灶一般在除夕,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燃放爆竹就算完事了。
15、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xiāng)便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
16、城鎮(zhèn)居民忙于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nóng)村,祭灶的準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開場。
17、舊時,開封流傳有句俗語說:“臘八、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
18、”所以,一到“祭灶”,我國城鄉(xiāng)便有“年味兒”了。
19、祭過灶神,第二天便是年二十四,俗例是大掃除。
20、掃房子除為了新年的環(huán)境清潔外,還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
21、有些地區(qū)的民俗,也是想除舊迎新,做迎接財神用的。
22、他們把房屋清掃得干干凈凈,然后焚香禮拜,鳴鞭放爆,恭迎神的駕臨,從而保佑家人一年的平安和財運。
23、打掃完房子,便是年二十五了,這一天的風俗是磨豆腐。
24、除了磨豆腐以備過年外,在京津地區(qū)還在這一天迎玉帝下凡。
25、迎的時候要鳴放鞭炮,焚香禮拜,還要家家和顏悅色,祈求受到玉帝的賜福、賜壽、消災除害。
26、這一天是不能咒罵人的,否則被玉帝聽見而受到怪罪,就會后患無窮了。
27、年二十六的民俗是割肉,在中原地區(qū)還有一個重要的風俗是蒸饅頭。
28、蒸的饅頭不單是為了吃的,還要預卜一下來年的時運如何。
29、如果饅頭蒸得膨松且光潔勻正,那么來年自然是時運亨通,無往不利了;如果饅頭蒸的太硬且不勻稱,一定是有家鬼或野鬼在蒸籠里搗亂,這就要經(jīng)過一番的禱祝或謾罵,甚至放鞭炮震懾,才會使情況得以好轉。
30、總之年前要避免諸事不順,從而影響到來年的運氣。
31、年二十七、二十八兩天在傳統(tǒng)民俗中要理發(fā)、洗澡,鄭州有“二十七剔精細兒,二十八剔傻瓜”;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俚語。
32、中原地區(qū)民俗這兩天還要殺雞宰鴨,為豐盛的年夜飯做準備。
33、此時,廣大城鄉(xiāng)已隨處可以聽到爆竹聲,五彩繽紛的煙花也開始在夜空中綻放了。
34、豫北地區(qū)農(nóng)村二十八這天民俗還要貼“畫畫”,有的叫貼“嘎(譯音)”,即寫對子,貼門神。
35、一些地方的習俗在貼對子時還要燃放鞭炮助興,這時的門庭院落通常是朱聯(lián)似錦,落紅如緞,濃郁的節(jié)日氣息,便撲面而來。
36、年二十九的民俗是打酒。
37、在舊習中則是撒蠟走,是日晚上,以相鄰的大村莊為首,數(shù)十人一隊,提燈籠、敲大鼓、捧香卷,到各村寺廟神位前,點燃蠟燭,焚燒香箔,燃放爆竹,意在祭神驅邪送福音。
38、一村送,另村接,四野燈火輝煌,鞭炮聲喧。
39、解放后,此俗逐漸消失,但民間祈福、祭祀、燃放鞭炮的風氣卻從來就沒有停止過。
40、除夕前一日,也叫“小除夕”,豫北一些地方民俗要家置酒宴,往來拜訪 “別歲”,并焚香于戶外(叫“天香”),放炮于庭前,通常要三天。
41、節(jié)前的這段時間,是孩子們的天堂。
42、這時學校已放假,家事又無須插手,瘋狂地玩耍便是最開心的事了。
43、記得兒時這個時節(jié),總要帶著身上所有的零花錢,滿世界地買炮放炮,為數(shù)很少的炮攤常被圍的水泄不通。
44、那時候錢少,買炮很仔細,放時也較為節(jié)省,不響的炮掰斷了加上捻還要再燃放。
45、鄰里誰家要放炮了,那便是大事了,大家都哄上去圍觀,那種熱鬧的場景和氣氛,至今仍令人難忘。
46、年三十在北方大部分地區(qū)民俗是捏仁、出鍋。
47、即捏扁食、用油炸食品。
48、這兩項是臘月三十這天最緊張而繁重的活兒。
49、所包的扁食要足夠三十晚上和初一早起食用。
50、一直忙到下午5點左右。
51、豫北農(nóng)村民俗在扁食包好后,要先煮一鍋,撈到小盤內,由主婦在家燒香點紙禱告列祖列宗,另由家中男人用條盤端著到墳上祭祖,每個墳頭放一小盤,燃炮叩頭,爾后才是出鍋炸食品。
52、鄭州地區(qū)年三十晚飯下餃子前也有放鞭炮的習俗,但辭舊迎新的意味更多一些。
53、除夕是指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與春節(jié)(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54、“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即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nóng)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
55、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而燃放鞭炮就成為活動的重頭戲了。
56、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
57、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58、清代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一書中,對當時除夕放爆竹作了如下記載:“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門外寶炬爭輝,玉珂競響.而爆竹如擊浪轟雷,遍乎朝野,徹夜不停。
59、”今人除夕夜放鞭炮更是氣勢恢宏,每當零點的鐘聲響起,城鄉(xiāng)天空都是炮聲轟鳴,震天動地。
60、少至千頭鞭,萬頭鞭,多至數(shù)萬頭鞭,幾十萬頭鞭爆響連片,此起彼伏,綿延不斷。
61、早晨醒來,門前落紅滿地,出門拜年,總要踩著厚厚的鞭炮紙屑,像絨絨的紅地毯。
62、年,這時才真的來到了。
63、正月初一日農(nóng)歷稱元日,為新歲之首。
64、初一凌晨,更是爆竹聲喧,鋪天蓋地。
65、溫州一帶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后打“開門炮”。
66、全城一片爆竹聲,俗謂“接年”。
67、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
68、大爆竹只放三發(fā),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并表示接新年。
69、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隨便做什么事都會順利,如意發(fā)財,種田人會五谷豐登。
70、有些地方在打開門炮時,還口中念念有辭:“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
71、”一般鞭炮的外皮和里皮均一色通紅,燃放后紙花滿地,燦若云錦,形成了滿堂瑞色,喜氣洋洋。
72、北方大部分地區(qū)民俗,初一早飯要下餃子,這也是新年的第一頓飯。
73、飯前(有的是下餃子時)燃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
74、昔年盛行放炮時,此時家家戶戶都是鍋灶鼎沸,鞭聲長鳴,紅紅火火的大年下就姍姍而至了。
75、北京農(nóng)村初一早上,不少舞獅班及秧歌隊要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更是要燃放鞭炮以示歡迎。
76、昔年放炮,品種較少,供選擇的余地不大。
77、如今的爆竹品種已相當豐富,最為普遍的是“單響”、“雙響”和“鞭”三大類,花色有千余種之多。
78、放爆竹各地沒什么大的差異,但具體含義各有不同。
79、在江蘇開門要放三聲炮,取“高升三級”的意思。
80、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便可聽到絡繹不絕的爆竹聲了,因為人們相信燃放爆竹越早,越會發(fā)家。
81、在有些地方放開門炮要依照《通書》指定的時刻、方向燃放,放的時候要先在屋內把爆竹的引心點燃,然后才把門打開,將炮向外放,同時說一聲“平安大吉”。
82、這樣的爆竹聲要從天未明一直放到上午的。
83、商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fā)大利。
84、不過,據(jù)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后。
85、傳說,要想發(fā)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后才算心誠。
86、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
87、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后,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
88、民間正月里所做的多是吃、喝、玩、樂的事,但幾乎每一天都有一個特定的稱謂,從初二到初五這幾天是新年中除了元旦以外最重要的日子。
89、初二這一天拜年的人特別多,也是出嫁的女兒帶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的日子。
90、海南民俗,如是新婚第一年回娘家拜年,則要自備鞭炮,進門前放一串鞭炮以表告知。
91、舊時初二,豫東一些鄉(xiāng)村,早早的就鞭炮聲、鳴笛聲、哨子聲響成一片,騾馬大車往來穿梭,絡繹不絕。
92、人們滿懷喜悅的心情,走親探友,盡情享受節(jié)日的愉悅。
93、在北京地區(qū)則還要在這一天迎神,在閩南也援此例。
94、當?shù)氐拿袼滓耘D月二十六為尾衙,正月初二為頭衙,在這兩日要用三牲祭祀福德正神—土地公,這稱為做衙。
95、俗傳做尾衙要趕晚,做頭衙要趕早,所以在初二這一天祭神時,剛點完香,便要立刻放爆竹,不能延遲一秒,據(jù)說這樣福德正神才可以趕快去把銀子拿來,使自己賺大錢。
96、在東莞于初二日除祭神外,還有開、開年的習俗。
97、在這一天商店要用三牲祭祀土地神等,稱為開。
98、至于開年是指中午祭神后,帶著雞、鵝、豬肉等往母親家拜年。
99、燃放鞭炮也就成為祭祀、壯行、喜慶等必不可少的事兒了。
100、初三是上墳、吊祭已逝家人的日子,也稱為“做初三”。
101、我國不少地區(qū)的民俗都有擺放供品、焚香跪拜、燃放鞭炮的習俗。
102、有些地方還認為初三是窮鬼日,要特意燃放鞭炮,稱之為“送窮鬼”。
103、初三這一天不是玩樂的日子,人們也不太喜歡在這一天出游,在江浙一帶則以初三為“小年朝”,同初一是一樣的過法。
104、初四在有些地方被認為是神回家的日子,要準備一些牲禮來祭祀灶神,叫“等神”。
105、他們認為神應是晚一點回家的,越晚回代表玉帝對他越喜愛。
106、在閩南既沿此俗例,正月初四才是接灶神回家的日子,但要在初三晚燒“云馬”給神照明,并讓他在子時騎著下凡,另外還要在初四的下午備下三牲祭祀他們,焚香上禮畢,便燃放鞭炮,使神靈各就各位,這樣便是接神完成了。
107、在梅縣初四這一天,還是紅男綠女鬧春的日子,他們個個衣著光鮮,在街上放爆竹、點煙花,東游西逛,盡情地享受節(jié)日的快樂,尋芳的男子要是能遇到自己的意中人,那就是再好不過了。
108、初五,俗稱為財神誕辰的日子(北方也有在初二的),這一天,凡希望財運亨通的人們都必須備牲禮接神,商家店鋪對此尤為重視,有的就在這天開張以示吉利。
109、如《清嘉錄》上所說:“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乳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
110、”有的發(fā)財心切商家,在初四夜里就開始接了,他們金鑼長鳴,炮聲連片,喝“路頭酒”,往往要接到天亮才接完,稱之為“搶路頭”。
111、初五這天一些商家還要吃“財神酒”。
112、在北京,初五以后店鋪開張要放鞭炮,稱為“鬼崩祟”。
113、北方一些地區(qū)的商家初五后店鋪開張鳴放鞭炮也極為盛行,大家都希望鞭炮能崩走往日的晦氣,迎來新春的財源旺盛。
114、上海地區(qū)的商家則在初五子時,于廳堂上正中掛起趙公元帥的新像,除三牲外,其余供品極為豐盛。
115、香燭燃起,光耀滿堂。
116、接著在戶內外大放爆竹,此起彼伏,闔城轟響,聲震百里。
117、且連續(xù)不斷,其聲、勢之烈竟過于初一正日的天明:“爆竹相連不住聲,財神忙煞共爭迎。
118、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119、”天津人稱初五為“破五”。
120、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121、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的意味。
122、初六在有些地方為出嫁的女兒歸寧的日子。
123、這天女婿、女兒都會上門來拜年,喜慶、放鞭炮與初二的習俗也大致相同。
124、初七至初十,在舊歷中是很重要的日子。
125、據(jù)東方朔《占書》上說:“歲后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豕、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
126、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陰則災。
127、”顧祿《清嘉錄》中又有九天十地的說法:“俗以七日為人日,八日為谷日,九日為天日,十日為地日。
128、人視此四日之陰晴,占終年之祥災。
129、”這幾日,人們?yōu)槠矶\天公作美,帶來人丁興旺,五谷豐登,并慶賀玉皇大帝的誕辰(九日),鳴鞭放炮以及各種祭祀活動便日盛一日了。
130、在正月里除了初五外,比較熱鬧的要算元宵節(jié)了,有些地方從正月十二、三便開始鬧元宵,一直要鬧到十六才停止。
131、其意義同過除夕夜差不多,也要焚香鳴炮祭祖拜神的。
132、十五吃元宵,在宋代便有風氣,而張燈的習俗則沿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133、這天,除在大街小巷張燈結彩外,各家商會還會燃放煙火、爆竹,從八點到十點延綿不斷,可謂火爆連天,萬人空巷了。
134、北方民俗過元宵節(jié)是“十五扁,十六圓”,即十五吃餃子,十六吃元宵。
135、這兩天民間燃放煙花(也叫焰火)很盛行。
136、民間俗稱煙花為“花”,燃放煙花叫“放花”,并將其與爆竹合稱為“花炮”。
137、煙花大致可分為噴射類、旋轉類、升空類、吐珠類、線香類、地面禮花類、煙霧類、造型玩具類、小禮花彈類等類別,幾千個品種,是元宵節(jié)最受寵的玩兒。
138、民間燃放煙火自宋代已成習俗,正月十五常有皇帝“臨幸”觀視,以示與民同樂。
139、燃放煙火的場面也極其宏大,燦爛輝煌,在現(xiàn)代亦屬罕見。
140、《紅樓夢》中描繪放煙火:“院子內安下屏架,將煙火設吊齊備,這煙火俱系各處進貢之物,雖不甚大,卻極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夾著各色的花炮。
141、說話之間,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
142、又有許多‘滿天星’、‘九龍入云’、‘平地一聲雷’、‘飛天十響’之類的零星小炮仗。
143、”從這也可以看到舊時新春燃放煙火的盛況。
144、兒時過年放煙火,是十分令人向往的事,彩竹筒、滴滴金、滿天星,天女散花、五福臨門等都是很受喜愛的品種。
145、美麗的煙火,載著童年的夢想,飛上天空,幻化成繽紛絢麗的光彩,把節(jié)日的夜空裝扮的姹紫嫣紅,分外妖嬈,如今憶起來,仍回味無窮。
146、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是節(jié)日重要的娛樂活動之一。
147、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jié)日、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yè)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
148、現(xiàn)在,湖南瀏陽、醴陵,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xiāng)、浙江溫州等地區(qū)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xiāng),生產(chǎn)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
149、響亮的爆竹,鮮紅的春聯(lián),表現(xiàn)出人們對新生活的熱情、向往、渴望,也集中體現(xiàn)了一種民族心理、夢想和愿望。
150、盡管這時候北國還霜雪冰凍,但人們在隆隆的鞭炮聲中,喚醒了春天;從雪花晶瑩中看到了麥田金碧;從臘梅清香中聞到了桃李芬芳。
151、時序從此轉向陽春,萬里乾坤生機萌動。
152、人們由此以歡暢、樂觀、信心百倍的熱情,迎接新春的到來。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