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蔡蔡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游黃溪記原文,游黃溪記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翻譯如下:黃溪距離永州城約七十里,由東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就到達黃神祠。
2、黃神祠后面的高山陡峭險峻,猶如兩面高墻矗立,山上并排生長著紅花綠草,這些花花草草順著山勢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
3、那些沒有花草的地方,則是懸崖峭壁和各種巖洞。
4、黃溪水底鋪滿了小石頭。
5、過了黃神祠,提起褲腳涉水八十步,來到初潭,(這里的景致)新奇美麗,美得幾乎讓人無法形容。
6、初潭的大概輪廓像一個剖開的大甕,側(cè)壁高達千尺。
7、溪水匯聚在這里,烏光油亮,像貯了一甕畫眉化妝的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靜得沒有一點聲音;有數(shù)百尾魚兒游來游去,相聚在石頭底下。
8、又往南走百步,來到第二潭。
9、周邊的巖石高峻聳立,靠近激流,(山石的形狀)像猛獸齜牙咧嘴,參差不齊。
10、潭下許多大石塊雜亂排列,可以當(dāng)桌凳坐下來暢飲。
11、(石上)有一種紅頭黑翅膀的鳥,大的像天鵝、朝東面站立。
12、從這里再往南數(shù)里,地貌變化不大,樹木茂盛,山石清瘦,流水鏘然有聲。
13、再往南行一里,來到一片廣闊幽深的平野,這里依山傍水,山路平坦,水流舒緩,有土地田園。
14、黃神活著的時候,就居住在這個地方。
15、唐·柳宗元《游黃溪記》原文:黃溪距州治七十里,由東屯南行六百步,至黃神祠。
16、祠之上,兩山墻立,如丹碧之華葉駢植,與山升降。
17、其缺者為崖峭巖窟。
18、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黃神之上。
19、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麗,殆不可狀。
20、其略若剖大甕,側(cè)立千尺。
21、溪水積焉,黛蓄膏渟。
22、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shù)百尾,方來會石下。
23、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
24、石皆巍然,臨峻流,若頦頷龂腭。
25、其下大石雜列,可坐飲食。
26、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鵠,方東向立。
27、自是又南數(shù)里,地皆一狀,樹益壯,石益瘦,水鳴皆鏘然。
28、又南一里,至大冥之川。
29、山舒水緩,有土田。
30、創(chuàng)作背景:《游黃溪記》寫于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
31、時逢大旱,作者隨同永州刺史韋中丞前往黃神祠求雨。
32、柳宗元是個無神論者,天旱祈雨,自非所愿,但刺史“見召”,作為下屬,也只能“從行”,隨后寫下《游黃溪記》。
33、文章記錄了柳宗元游覽永州東七十里的黃溪美景的情況。
34、作者于觀賞奇麗山水景物之中,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懷。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