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蔡蔡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中國象棋棋譜大全講解雷公炮,中國象棋棋譜大全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棋譜是一盤棋局發(fā)展的流程紀(jì)錄,多是古今中外的對局,或者是某人排擬的棋局。
2、目前這些棋譜都會刊輯成書供人閱讀。
3、由古至今,出現(xiàn)過不少的象棋棋譜。
4、 不過比較出名的,多數(shù)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棋譜,例如《橘中秘》和《梅花譜》等等,而且大多是手抄的,很少有刻印的版本,到了近數(shù)十年才大量出版成書。
5、另外各象棋大師、著者都撰寫了很多棋譜研究不同的開局、中局、殘局和比賽;胡榮華著的《反宮馬專集》和楊官璘著的《弈林精華》、《弈林新編》便是好例子。
6、 《夢入神機》象棋書譜。
7、作者佚名,約刊于明嘉靖之前。
8、據(jù)清朝《內(nèi)閣藏書目錄》所載,原書12卷。
9、篇幅宏大,資料豐富。
10、 現(xiàn)存卷一、二、三之殘本,有一百八十五局,卷七一冊,有殘局一百局。
11、 以紅先勝局為主,局勢雖大多簡單,但甚精彩。
12、是現(xiàn)存較早的一部古譜。
13、 《夢入神機》的書皮深藍(lán)色。
14、書長27.2厘米,寬16.8厘米,版框大致長20.9厘米寬13厘米,中縫不計算在內(nèi)。
15、白口,雙欄,上下魚尾內(nèi),上刊《夢入神機》,中刊卷數(shù),下刊頁數(shù)。
16、每半面刊一棋圖,上書局名,下印著法和提示。
17、 《百變象棋譜》象棋譜。
18、祖龍氏編,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刊印,有簡短殘局70局。
19、其中紅勝局八局,和局62局。
20、記譜使用文字說明,具有早期象棋殘局和記錄方法的特色。
21、清康熙及乾隆年間均有翻印版。
22、 《金鵬十八變》象棋書譜。
23、作者佚名。
24、成書年月不詳。
25、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編成的《百川書志》有此譜錄,估計在此之前已經(jīng)成書(兩卷,一說一卷或四卷)。
26、《適情雅趣》和《橘中秘》中全書譜序頁,均冠以“金鵬十八變”。
27、系統(tǒng)闡述了斗炮局的各種變化。
28、同時也指出屏風(fēng)馬的戰(zhàn)略方向。
29、 《適情雅趣》象棋譜。
30、明隆慶四年(公元1570 年)刊出,金陵徐芝編, 全書十卷,一至八卷冊為殘局圖式,相傳選自《夢入神機》,計550局。
31、九、十兩卷選自《金鵬十八變》,主要介紹順手炮、列手炮的各種變化。
32、該譜為內(nèi)容最豐富、局例最多、規(guī)模最可觀、最完整的象棋古譜。
33、 在象棋界一度負(fù)有盛名、有“南楊北謝”之稱的北京著名老棋手談及《適情雅趣》時,指出其精華是它的殺法,特點是各種殺法應(yīng)有盡有。
34、謝認(rèn)為初中級棋手若能精讀此譜,細(xì)心揣摩,并在實戰(zhàn)中靈活運用,棋藝必有大進。
35、 有些老棋手介紹他們自己的切身體驗說,精讀《雅譜》一遍,即可提高以馬的實力。
36、這些確是經(jīng)驗之談。
37、 對于高水平的棋手,凡未讀過此譜者,精讀一遍,了可兼收并蓄,相得益彰,借此大大提高象棋實戰(zhàn)的殺力和戰(zhàn)術(shù)素養(yǎng)。
38、 《橘中秘》象棋書譜。
39、明朱晉楨輯。
40、崇禎五年(1632)年刊印。
41、其譜大多選自《適情雅趣》而經(jīng)過整理,分類和棋譜的編寫方法都比較完整。
42、四卷。
43、一、二卷為全局著法,分得先、饒先與讓子三類,著重介紹斗炮局的各種變化,具有快攻速決、激烈相博的特色。
44、三、四卷載140局實用殘局,詳細(xì)剖析各種勝和棋勢。
45、是明清兩代版本最多的象棋譜,影響頗大,流傳甚廣。
46、 《自出洞來無敵手》象棋書譜。
47、署名純陽道人著。
48、成書年月不詳。
49、偶有印本,多憑手抄本流傳,為數(shù)亦極少。
50、1948年始由邵次明刊錄于《象棋戰(zhàn)略》譜內(nèi)。
51、全書共分七類,每類五局,計三十五局。
52、不附變著,益于讀者研究。
53、 《梅花譜》象棋書譜。
54、清王再越著。
55、六卷,分前后兩集。
56、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57、均為全局著法。
58、對順手炮、列手炮、過宮炮、屏風(fēng)馬、對當(dāng)頭炮等,均有專題研究。
59、變化細(xì)致深刻。
60、著法精彩。
61、其中八局屏風(fēng)馬對中炮為全書精華,對象棋布局有所創(chuàng)新,至今仍屬棋戰(zhàn)布陣的主流。
62、原僅抄本流傳。
63、 《無雙品梅花秘》清乾隆中葉(公元1760-1770年間)武進周廷梅精象藝,壯年挾技游大江南北,鮮逢敵手。
64、他增訂的王氏《梅花譜》,豐富和發(fā)展了“中炮過河車對屏風(fēng)馬”的各種戰(zhàn)陣變化。
65、原譜為手抄本,本世紀(jì)40年代后期,福州《象棋月刊》刊錄時命題曰《無雙品》,推崇之意溢于言表。
66、 《韜略元機》象棋譜。
67、清張惠春等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刊印。
68、六卷。
69、前四卷為殘局,后兩卷為全局。
70、殘局共二百零四局,其中之和局著法深奧,選自民間流行棋勢較明代先走必勝的殘局有進一步的發(fā)展,是以后高級排局出現(xiàn)的開端。
71、 《吳紹龍象棋譜》象棋譜。
72、相傳為清乾隆時蘇州象棋名手吳紹龍弈局,成書年月不詳。
73、原譜共有二十六局,今存十六局。
74、內(nèi)有讓單先十四局、讓兩先二局;其中挺兵局十局,中炮攻屏風(fēng)馬六局。
75、在一定程度上反應(yīng)了當(dāng)時吳紹龍對局的梗概。
76、原僅手抄本流傳,后收入謝俠遜所輯的《象棋譜大全》。
77、 《石楊遺局》象棋譜。
78、相傳為清乾隆、嘉慶間邗江名棋手楊健庭和石姓者(佚名)所著。
79、楊善于用馬,有“四面虎”之稱。
80、全書共有對局十二局,其中屏風(fēng)馬抵當(dāng)頭炮七局,單提馬抵當(dāng)頭炮二局,順手炮一局,均為和局。
81、對兵局兩局。
82、紅勝著法穩(wěn)健而工整。
83、原僅手抄本流傳,后收入謝俠遜所輯的《象棋譜大全》。
84、 《梅花泉》象棋譜。
85、海門童圣公著。
86、成書年月不詳。
87、原為手抄本。
88、 分上、中、下三卷,共三十六局、一百三十二變。
89、清嘉慶年間經(jīng)薛丙增訂,發(fā)展為五十局,二百十余變。
90、局式中如中炮鴛鴦馬、單提馬、左疊炮、屏風(fēng)馬棄馬陷車等,新穎多樣。
91、其中屏風(fēng)馬棄馬陷車局尤為少見。
92、建國后有整理本出版。
93、 《崇本堂梅花秘譜》抄本《崇本堂梅花秘譜》,又名《摘錦梅花譜》,分上下兩卷,共20局,79變。
94、上卷得先9局,下卷饒先6局,饒雙先1局,饒三先1局,饒左馬3局。
95、本書作者年代不詳,內(nèi)容與《梅花泉》相仿,估計兩書同出一源。
96、本資料由楊明忠先生提供,是鎮(zhèn)江周秋水根據(jù)1865年魏塘陸愚溪的手抄本,于本世紀(jì)60年代加以譽印而流傳。
97、 《心武殘編》象棋譜。
98、清薛丙編著,吳紹龍校閱。
99、嘉慶五年(1800年)刊印。
100、六卷。
101、前兩卷為棋局圖式,有殘局一百四十八局;后四卷為著法,基本上以和局為主,并將同一類型的殘局集中在一起加以解析。
102、譜中所有著法變化及訂正部分,均較以前諸殘局譜深奧。
103、后附凡例十六則,可幫助領(lǐng)會古局棋規(guī)的各項要點。
104、 《百局象棋譜》象棋譜。
105、清三樂居士編。
106、嘉慶六年(1801年)刊印。
107、八卷。
108、共有殘局一百零七局。
109、著法以和局為主,棋勢均為當(dāng)時流行于民間的局式,并以成語諺語命名。
110、如七星聚會、野馬操田、蚯蚓降龍、千里獨行(以上合稱“江湖四大名局”)等。
111、其中八十九局與《竹香齋象戲譜》相同。
112、在民間流傳最廣,迄今計有40余種版本。
113、 《淵深海闊》象棋譜。
114、清陳文干編。
115、成書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
116、十六卷,共三百七十一局。
117、整理匯編了當(dāng)時流行于民間的各種殘局、排局名作。
118、如《七星》、《跨海征東》等。
119、收錄較全,并按雙方子力分類介紹,以利于參考查閱。
120、原譜手抄本,現(xiàn)為北京劉國斌所藏有。
121、 《竹香齋》象棋譜。
122、清張喬棟編。
123、原為二集,共一百六十局,曾刊印于嘉慶九年(1804年),后經(jīng)修改補充,分三集,于嘉慶二十二年刊印。
124、系集中古譜及流行于民間具有代表性的排局加以厘正,并取諸家之長而成。
125、初集兩冊,七十八局;二集兩冊,七十局;三集四冊,四十八局。
126、均以和局為主,第三集比較深奧。
127、 《爛柯神機》象棋譜。
128、清于國柱編。
129、刊印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130、為編撰者二十年創(chuàng)作成果。
131、全書四冊,共一百二十局紅勝殘局,著法大都比較簡明。
132、后收入謝俠遜所輯的《象棋譜大全》。
133、 《蕉窗逸品》象棋譜。
134、清隱橘齋主人編。
135、松籟閣藏書。
136、刊印于光緒五年(1879年)。
137、選有七星聚會、野馬操田、跨海征東等十個殘局。
138、經(jīng)整理,分正編、外編兩篇。
139、正編為和局,外編為劣局。
140、 《蕉竹齋》象棋譜。
141、相傳由清代中期杭州的“棋孟嘗”的門客們搜集當(dāng)時民間流傳的江湖殘局,擇優(yōu)編輯成帙的。
142、 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
143、共由兩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輯自民間采用的刊于各古譜中相同古局;另一部分是據(jù)古局修改加工而成的衍生棋局。
144、 1976年有整理本問世。
145、 《梅花變法譜》象棋譜。
146、《梅花變法譜》之流傳,始于清光緒丁酉年間(公元1879年)。
147、由吉安鄭自梅之父“仿舊譜一卷”, 鄭自梅校對。
148、鄭自梅稱:“(該譜)與橘梅雖無并論,然炮馬敘論,各見專長”。
149、 全譜共十二局,以屏風(fēng)馬、順炮類為主。
150、 《吳氏梅花譜》象棋譜。
151、清吳梅圣著。
152、刊印于1929年原名《象棋讓先秘譜》,因堪與王再越《梅花譜》媲美,故習(xí)稱為《吳氏梅花譜》,并以此為書名。
153、共五編。
154、以屏風(fēng)馬為主要論述對象,著法都是讓先。
155、闡述后走屏風(fēng)馬戰(zhàn)勝先走方面五種攻勢,內(nèi)容精辟,其中尤以第一編屏風(fēng)馬先進7卒,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156、建國后有整理本出版。
157、 《善慶堂重訂梅花變》象棋譜。
158、全書共三卷,卷一得先五局六十變,均為“當(dāng)頭炮攻屏風(fēng)馬”;卷二饒先六局,七十六變,均為“屏風(fēng)馬破當(dāng)頭炮”;卷三雜局,四十變。
159、 原書為手抄本,因無序,跋文等,故作者姓名,成書年代均無可查考,分析其內(nèi)容,似后于《吳氏梅花譜》。
160、根據(jù)北京劉國斌先生藏本,本世紀(jì)70年代江西棋友曾有該印版流行。
161、 《反梅花譜》象棋譜。
162、原名《梅花心法象棋譜》。
163、清巴吉人著。
164、載全局譜七局,二十五變著。
165、第一局為當(dāng)頭炮巡河車進中兵攻屏風(fēng)馬,對王再越《梅花譜》有推陳出新的見解。
166、第二至第六局為讓先勝;第七局為先手對兵勝。
167、其中第五局橫車龜背炮,別出心裁,流傳頗廣。
168、原為手抄本。
169、建國后由《象棋界》、《象棋》等刊載,并有整理本出版。
170、 《中國象棋譜大全》程明松主編,成都時代出版。
171、集古譜36種,計1788頁,另目錄70頁,插頁前言等不計。
172、本書按古譜成書時間的先后順序,全局譜由屠景明、竺士菊進行整理;殘局譜由楊明忠、馮錦諸、丁章照、陳建國進行整理,其中《適情雅趣》殘局部分由石鏞進行整理。
173、全書收有全局譜《事林廣記》、《自出洞來無敵手》、《適情雅趣》、《橘中秘》、《王氏梅花譜》、《韜略元機》、《無雙品》、《吳兆龍象棋譜》、《崇本堂梅花秘譜》、《梅花泉》、《象棋滿盤譜》、《鄭氏梅花變法譜》、《吳著梅花譜》、《善慶堂重訂梅花變》、《石楊遺局》、《反梅花譜》(1頁~574頁);收有殘局譜《事林廣記》、《夢入神機》、《百變象棋譜》、《適情雅趣》、《三才圖會》、《橘中秘》、《韜略元機》、《萬寶全書》、《心武殘編》、《爛柯真機》、《百局象棋譜》、《竹香齋象戲譜》、《爛柯神機》、《象棋新譜》、《神妙變化象棋譜》、《棋譜秘錄》、《棋學(xué)捷徑》、《蕉竹齋象棋譜》、《象棋老譜》、《會珍閣》(575頁~1788頁)。
174、本書整理時,所有象棋古譜力求收齊,以木刻本為主;對各種版本,特別是手抄本,均進行必要的考證,不僅整個版本,就是其中的內(nèi)容,亦去偽存真。
175、 《象棋譜大全》謝俠遜編著。
176、書凡三集,都十二冊,中有《適情雅趣》、《爛柯神機》、《梅花譜》、《橘中秘》、《象局匯存》、《象局集錦》、《弈乘》、《弈話》、《竹香齋》、《萬國象棋》等十種。
177、初集民國十六年四月出版;二集于同年十二月出版;三集于民國十八年七月出版。
178、《弈乘》,分內(nèi)篇和外篇,內(nèi)篇五十局系謝先生與棋友的對局;外篇一○一局系當(dāng)時全國各地名手的對局,以及清乾隆、嘉慶期間的“石楊遺局”(計十二局),和清乾隆間,蘇州吳名手兆龍之對局選粹(計選十六局),皆為不可多得之古譜。
179、《萬國象棋》,介紹國際象棋各種棋子的走法和殘局著法,以及部分對局。
180、(謝生生曾于民國廿三年參加中、英、美、德、奧五國“銀龍杯”國際象棋賽而獲得冠軍。
181、)《弈話》,系當(dāng)時海內(nèi)外棋士于象棋方面的雜談、隨感、題詠,以及當(dāng)時象棋活動的記載、橘中佳話等匯刊而成,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182、《象局集錦》,計一五○個殘局,都是當(dāng)時象棋名手(如林奕仙)所擬,有勝有和,各局皆有特色,曲妙有致。
183、《象局匯存》,系各種古局匯編而成,計一○○局,無作者姓名。
184、包括“象棋新譜”(即“蕉窗逸品第四”)、“百局象棋譜”(“大全”原本誤以為是“韜略元機”),以及“百變象棋譜”在內(nèi),尤以末后數(shù)局最為艱深。
185、《象棋譜大全》一書,遍搜歷代古譜,且有棋藝源流的記載,包涵異常豐富,是研究象棋史不可缺少的大資料。
186、古譜歷經(jīng)輾轉(zhuǎn)傳抄,大多殘缺不全、編排錯亂;本書特別勘誤補缺、考證評注,對象譜之流傳及推展棋運之貢獻,厥功至偉,不可以道里計!。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