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冰冰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ㄞr(nóng)的故事感人,卡農(nóng)的故事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帕赫貝爾出生于德國的紐倫堡。
2、早年隨施韋默爾學習音樂,1669年進入阿爾特多夫的一所學校接受音樂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學費,次年轉(zhuǎn)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學校。
3、1673年至維也納,成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風琴師克爾的學生和助手。
4、1677年至愛森納赫,擔任了一年的宮廷管風琴師。
5、于1678年在愛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在這里教授了J.C.巴赫。
6、1681年,帕赫貝爾二十八歲時娶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為妻;1683年,巴巴拉和他們唯一的孩子死于瘟疫。
7、隔年他再娶茱笛絲卓默,這一次婚姻為他帶來七名子女。
8、離開了艾爾特,帕赫貝爾來到伍騰堡宮廷,這個地方給艾爾特,帕赫貝爾很多專業(yè)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常,1692年秋,因為法國大軍入侵,被迫返回出生地紐倫堡,最后輾轉(zhuǎn)到了戈塔。
9、碰巧出生地紐倫堡的圣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風琴師,也就是帕赫貝爾的老師魏克過世,得以順利接任老師之職位。
10、艾爾特,帕赫貝爾就在這里一直待到他過世。
11、在紐倫堡的五年間,帕赫貝爾寫下了感恩贊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風琴賦格,被視為晚年的代表作。
12、1706年,約翰帕赫貝爾去世,享年52歲。
13、所以帕赫貝爾從未去過英國,芭芭拉蓋布勒(Barbara Gabler)是德國人,死前不但已經(jīng)嫁給了帕赫貝爾并且還生了孩子。
14、擴展資料:主要作品:要特別注解的是“卡農(nóng)”,并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許多人誤以為這個曲子便為“卡農(nóng)”,“卡農(nóng)”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數(shù)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xiàn),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十四世紀便有出現(xiàn)這種形式的樂曲。
15、Gigue是吉格舞曲。
16、帕赫貝爾的卡農(nóng)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創(chuàng)作的D大調(diào)卡農(nóng)和吉格舞曲)。
17、帕赫貝爾的卡農(nóng)約作于1680年,三百年后,魅力依然不減,成為最受現(xiàn)代人喜愛的器樂小品。
18、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我的野蠻女友》同樣也在場景中運用了這首作品。
19、在古典音樂TV動畫《金色琴弦》中,也出現(xiàn)了這首曲子。
20、這是個德國作曲家,但德國實在很難讓他產(chǎn)生如此美麗的靈感。
21、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用了回旋曲曲式,有無窮動音樂的元素在里面。
22、而這個音樂之所以在所有卡農(nóng)里面特別有名,因為帶著一絲意大利式的憂傷,甜蜜寧靜的憂傷。
23、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約翰·巴哈貝爾。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