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冰冰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天下無不散之筵席是什么意思,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解釋:是句民間諺語,天下沒有不解散的聚會。
2、指團聚是相對的,終究要分離的。
3、 人生在世有無數(shù)次的聚首和分離,上天注定我們相聚的時日,因此我們不必去怨天尤人,因此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你我心中彼此惦念即可。
4、即使很久不曾見面的朋友也不必心傷,因為無論什么時間我想到的還是最初的朋友們,只要彼此心中有你有我即可,也不必在乎你我是否分開,因為無論距離有多遠,我都已經把你裝在我的心里,所以我們無須哀嘆和傷感,一個朋友的分離注定了下個朋友的聚首。
5、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無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個分開日子。
6、”拓展資料:《醒世恒言》是明末文學家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
7、該書始刊于明天啟七年(1627年)。
8、其題材或來自民間事實,或來自史傳和唐、宋故事。
9、除少數(shù)宋元舊作外,絕大多數(shù)是明人作品,部分是馮氏擬作。
10、書中小說形象鮮明,結構充實完整,描寫細膩,不同程度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
11、但有些作品帶有封建說教、因果報應宣傳和色情渲染。
12、《醒世恒言》同作者之前刊行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稱“三言”;通常亦與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并稱,稱為“三言二拍”。
13、《醒世恒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筆記集。
14、該書收錄了宋、元以來話本、擬話本40篇。
15、這些故事,風格各異,有來源于史傳的,也有出于歷代筆記、小說的,而最多最根本的源頭,則直接來自民間傳說的故事,來自社會的實際生活。
16、作者通過這些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的愿望。
17、其內容豐富,有反映愛情婚姻的;有抑揚封建官吏,暴露吏治黑暗的;有謳歌行俠仗義,譴責忘恩負義的。
18、故事情節(jié)離奇曲折,人物個性鮮明,充滿情趣。
19、該書40篇故事中,宋、元舊作比《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少,約占六分之一左右,確認為宋元舊作的有《小水灣天狐貽書》《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鬧樊樓多情周勝仙》《金海陵縱欲亡身》《鄭節(jié)使立功神臂弓》《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等篇。
20、其中《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十五貫戲言成巧禍》這兩篇作品在整個宋元話本中都是上乘之作。
21、其余絕大部分是明人話本和擬話本。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