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勝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膠卷是什么做成的材料,膠卷是什么做成的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膠卷的基本組成部分別是:(1)用作感光的藥膜(又稱「乳劑」);以及用作承托藥膜的(2)片基(Film base)。
2、 (1)藥膜(乳劑) 藥膜是由在膠卷膠片表層(片基)上的感光化學物質(zhì),它們由一些感光的晶體微粒組成,而膠卷的片基,則是透明的膠片,用作承托藥膜。
3、 膠卷藥膜內(nèi)的粒子是要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的微粒,因此,由膠卷拍出的影像,可以作高倍數(shù)放大,如在一定的距離外觀看,也不一定看到有明顯的粒子,這一點正是傳統(tǒng)膠卷遠勝于目前大約2~3百萬像素的數(shù)碼相機。
4、 藥膜的特性是它們在曝光后會實時改變其結(jié)構,但其具體的化學變化特性,對攝影師來說,特別是初學者來說,其實并不重要,變化的最后結(jié)果才是重要的。
5、 但粗略地了解一下其變化原理還是必須的。
6、當我們拍攝照片的時候,影像的光束穿過鏡頭,進入相機內(nèi)并投射在膠卷平面的藥膜上,使藥膜上的晶體粒子感光。
7、晶體粒子受光后改變其結(jié)構并和其它晶體結(jié)合成塊狀,投射在藥膜上的光越多,晶體改變并結(jié)成的塊狀也越多。
8、投射在藥膜上的光少,則晶體改變及結(jié)成塊狀的也就少了。
9、因此,不同的光度射在膠卷上就會產(chǎn)生不同數(shù)目、大小、形狀的改變了結(jié)構的晶體,形成一個還未看見的影像。
10、 這一個我們看不見的影像叫做「潛在影像」(Latent image)。
11、要把這一個潛在影像轉(zhuǎn)變?yōu)榉€(wěn)定的、可見的影像,我們必須將膠卷進行「顯影」(Develop),這一過程一般會交由沖曬店去做,流行的彩色負片顯影會以C-41程序或相若的程序進行,而幻燈片則用E-6程序沖洗,但傳統(tǒng)的黑白膠卷則用D76程序或有關膠卷指定的程序。
12、 以黑白膠卷為例,當膠卷以D76顯影時,已改變結(jié)構的晶體會變?yōu)楹谏y團,形成「負像」(negative)。
13、沒有被光照射的晶體則未改變其結(jié)構,其后在定影過程中被定影液(Fixer)沖洗掉,只會留下極淡的甚至透明的部分。
14、 結(jié)果是膠卷上受光多的地方影像「厚」,受光少的地方影像則顯得「薄」,沒有受光的部分則是透明的,形成一個「負像」(Negative)。
15、 顯影時間及濕度有一定的規(guī)定,如時間長了,膠卷的藥膜亦會「厚」了,反之時間短了,則藥膜亦會「薄」了。
16、 (2)片基(Film base) 我們上述談到的藥膜必須附在片基之上,使它能夠固定在一個「平面」上,現(xiàn)代膠卷的片基是膠片,但藥膜實際上可以涂在任何固體物質(zhì)上,如紙張、玻璃、布料等等。
17、因此,可以把相片做在T恤、水杯及瓷器上。
18、其實,早期的「膠卷」,是把藥膜涂在玻璃片上,當然,那時的「膠卷」絕不是叫作膠卷(Film)的。
19、 藥膜附在片基的一面,膠卷的一面有藥膜,另一面則沒有藥膜,只有膠片。
20、看左右正確的影像,必須看沒有藥膜的一面,曬相或Scan膠卷時,有藥膜的一邊亦須向下。
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