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武林人士眾多,而且分布極廣——用現(xiàn)在的行政區(qū)劃算的話,好象除了臺灣,其他省市都有“英雄”出現(xiàn)。
但有意思的是,所有這些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極少有說方言的,我記憶中,好像只《天龍八部》中的阿碧是一口蘇州話。
且看幾段原文——
“這位大師父要去參合莊,阿有啥事體?”說話聲音極甜極清,令人一聽之下,說不出的舒適。這少女約莫十六七歲年紀(jì),滿臉都是溫柔,滿身盡是秀氣。那少女微笑道:“參合莊的名字,外邊人勿會曉得,大師父從啥地方聽來?”那少女嫣然一笑,道:“啊唷!我是服侍公子撫琴吹笛的小丫頭,叫做阿碧。你勿要大娘子、小娘子的介客氣,叫我阿碧好哉!”
估計沒有人讀書至此不為阿碧的吳儂軟語打動。
金庸不愧為大家,即便書中沒有關(guān)于阿碧相貌的描寫,單憑她這幾句話,也足以讓所有讀者眼前出現(xiàn)一個美貌、溫柔的江南女子形象。
果然,連此前已歷經(jīng)鐘靈、木婉清兩個美女的段譽,也馬上為阿碧傾倒——
段譽心道:“想不到江南女子,一美至斯。”其實這少女也非甚美,比之木婉清頗有不如,但八分容貌,加上十二分的溫柔,便不遜于十分人才的。
金庸是浙江人,想來對溫柔甜軟的江南方言最為熟悉,也最為喜愛。此次,他終于讓筆下的江南女子操起了那好聽的言語,而且還在文中對此專門進(jìn)行說明——
她一口蘇州土白,本來不易聽懂,但她是武林世家的侍婢,想是平素官話聽得多了,說話中盡量加上了些官話,鳩摩智與段譽等尚可勉強明白。(按:阿碧的吳語,書中只能略具韻味而已,倘若全部寫成蘇白,讀者固然不懂,鳩摩智和段譽加二要弄勿清爽哉。)
看,在寫按語時,金庸還俏皮地自己也說起江南方言——“要弄勿清爽哉”。
說起來,《天龍八部》中那么多重要女子,只江南女子就有王語嫣、阿朱、阿碧等多個;如果加上其他作品中的,還有阿青、陳圓圓(家鄉(xiāng)蘇州)、黃蓉、苗若蘭等等。但所有這些女子,即便是古靈精怪的黃蓉,金庸也沒讓她說一口江南方言,倒是分量并不重、戲份并不多的阿碧,卻獨得作者青睞,說一口好聽的吳儂軟語。
究其原因,當(dāng)是阿碧的脾性最符合傳統(tǒng)意義上的江南女子的特點——秀氣、溫柔,細(xì)膩,乖巧,癡情。
阿碧在《天龍八部》中出現(xiàn)很少,除了出場部分盡展其秀美溫柔,給人印象最深的當(dāng)屬全書結(jié)尾部分——
段譽和王語嫣吃了一驚,兩人手挽著手,隱身樹后,向聲音來處看去,只見慕容復(fù)坐在一座土墳之上,頭戴高高的紙冠,神色儼然。
七八名鄉(xiāng)下小兒跪在墳前,亂七八糟的嚷道:“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一面亂叫,一面跪拜,有的則伸出手來,叫道:“給我糖,給我糕餅!”
慕容復(fù)道:“眾愛卿平身,朕既興復(fù)大燕,身登大寶,人人皆有封賞?!?/p>
墳邊垂首站著一個女子,正是阿碧。她身穿淺綠色衣衫,明艷的臉上頗有凄楚憔悴之色,只見她從一只藍(lán)中取出糖果糕餅,分給眾小兒,說道:“大家好乖,明天再來玩,又有糖果糕餅吃!”語間嗚咽,一滴一淚水落入了竹籃中。
眾小兒拍手歡呼而去,都道:“明天又來!”
大家都知道,《天龍八部》中,原本癡迷慕容復(fù)的是王語嫣,誰想,到最后,真正陪在他身邊的卻是一直戀著自家公子的阿碧。
而且,誰又能說她的這一結(jié)局不是好的?連段譽都在心中暗想——
“各有各的緣法,慕容兄與阿碧如此,我覺得他們可憐,其實他們心中,焉知不是心滿意足?”
說溫柔秀美的阿碧是金庸筆下江南女子的真正代表,您同意嗎?
166 0??比任盈盈理性,比黃蓉清澈,比周芷若穩(wěn)重,比小龍女溫柔與慕容復(fù)生俱來的緣分,即便阿碧沒有主角光環(huán)也可以善終,我們需要這樣的女子。這樣的女子雖然不是主角,但最起碼在我的心里,阿碧永遠(yuǎn)是我心中的那個最好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