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蔡蔡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望美人兮天一方翻譯,望美人兮天一方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首先,就是指美女。
2、上文中的《月出》詩,就是描寫一位男子在月下思念自己的心上人。
3、此時有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盼望一位美人來助興,此種情況下直接解成“美女”也是能說通的,更何況蘇軾家中就養(yǎng)著一位歌妓,名叫朝云。
4、其次,“美人”喻指自己的理想追求。
5、理由是蘇軾此時被貶黃州,自己濟世報國的理想,其實現(xiàn)的可能性已經(jīng)是越來越渺茫了,如同遠在天涯的“美人”,作者為她“勞心悄兮”,黯然神傷。
6、再次,“美人”喻指君主。
7、理由是蘇軾此時雖被貶黃州,“處江湖之遠”,但心懷“鴻鵠之志”的他,仍然“憂其君”。
8、用“美人”喻皇帝,用“望”來表達對皇帝忠貞之情在蘇軾的《赤壁賦》中,主客望著朦朧、淡雅的江月,舉杯吟詠《詩經(jīng)·陳風·月出》時,在他們的眼里,月亮是一位冰清玉潔的女子,款款而深情,主客因之而歡愉;沉浸在煙波浩渺之中,扣船而歌:“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月亮卻是如此的可望而不可即,主客因之而生悲情.可見,牽動主客情愫的便是這多情的“美人”,“美人”承載了作者蘇軾復(fù)雜的情感. “美人”寄寓的其實是作者的忠君之情. 《赤壁賦》第二段有明顯繼承《楚辭》的痕跡,其中引用的歌詞幾乎全部化楚辭而來,蘇軾絕對不只是從形式上繼承屈老先生的筆法,而應(yīng)該有更深層次的寓意.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得不到楚懷王的信任而被流放;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有志不能酬,可見兩位時代的智者的經(jīng)歷和命運是何其相似!屈原雖然被流放,仍然不忘思君報國,蘇軾雖然被貶黃州,身處“野外”,但并未泯滅他的一顆擁護朝廷的忠心,可見兩位時代的智者思想何其相似!所以,在《赤壁賦》中作者借對“美人”的思念表達對國君的忠心,以“美人”比君,寫出了蘇軾的忠君之殷切. 同時,“美人”也象征作者美好的理想. “美人”意象在古詩詞中的另一意蘊來源于《詩經(jīng)·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詩中“伊人”被追尋者苦苦的追尋而終不可得,“伊人”即象征了“理想”,追尋“伊人”不可得,實質(zhì)是追求理想而不可得.現(xiàn)代詩人戴望舒在其詩歌《雨巷》中借“丁香姑娘”讓“美人”的這一意蘊再生,男主人公在尋尋覓覓中與“丁香姑娘”相逢,又在“丁香姑娘”嘆息聲中飄然錯過,何嘗不是對美好理想追尋的執(zhí)著以及對追尋理想失落的迷惘的渲泄呢?。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