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蔡蔡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黃花菜都涼了的成語,黃花菜都涼了的典故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黃瓜菜都涼了”,是北京人口語中常用的一句話,比如,甲對乙說:“別著急,等我回來,這事兒一定給您辦成!”乙說:“等你回來?嘁,黃瓜菜都涼了!”意思是:晚了。
2、這句話,我怎么聽怎么別扭,總覺著實在毫無道理。
3、要形容“晚了”,自有生動貼切的比喻,為什么非要說“黃瓜菜都涼了”?要知道,無論北京方言,還是規(guī)范的普通話,都只有“黃瓜”,而沒有“黃瓜菜”這個詞,其它地方的方言中好像也沒有,那么,它是怎么被生造出來的?而且,黃瓜作為蔬菜,常常是生吃或涼拌,本身就是“涼”的;當然也可以炒著吃,但是如果炒出來不及時吃,任何菜放久了都會涼的,又豈止黃瓜?為什么非得用“黃瓜菜都涼了” 來形容“晚了”? 今試解其謎。
4、 我猜想,這個“黃瓜菜”恐怕是個變種,它本來是“黃花菜”;而“黃花菜”也是個變種,本來是“黃花”。
5、但這個“黃花”卻已不是“黃花菜”了,在古詩文里,“黃花”專指菊花。
6、如相傳為王安石所作的詠菊詩:“昨夜西風過院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7、”李清照詞《聲聲慢》:“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醉花蔭》:“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8、” 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蘇軾詠菊的名句。
9、《南鄉(xiāng)子?6?1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10、”末句“明日黃花蝶也愁”,在他的詩《九日次韻王鞏》中也曾用過。
11、此詩此詞,都作于重陽節(jié)即夏歷九月九日。
12、“黃花”,當然是指菊花,古代有重陽賞菊的習俗。
13、“明日”,指重陽節(jié)第二日,即九月十日。
14、“明日黃花蝶也愁”,是說如果錯過了重陽賞菊的最佳時機,待節(jié)后再來,花已凋謝,蜂蝶也無興趣了,以此比喻過時的事物。
15、當然,這是詩人夸張的說法,九日、十日只有一天之差,花不至于殘到這種程度。
16、唐人鄭谷就說過:“節(jié)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
17、自緣今日人心別,未必秋香一夜衰。
18、”后兩句說的是實話,花未必一夜衰敗,是人的心境不同了。
19、第一句給了蘇軾啟發(fā),由“節(jié)去蜂愁蝶不知”升華為“明日黃花蝶也愁。
20、” 最要緊的就是“明日黃花蝶也愁”這句話。
21、若給以最簡潔、最通俗的解釋,它的意思就是“晚了”———這不恰恰和“黃瓜菜都涼了”是一樣的意思嗎? 結論已經有了:“黃瓜菜都涼了”正是從“明日黃花蝶也愁”演變而來。
22、只是因為蘇學士的詩句太雅了,老百姓囫圇吞棗,難以消化,遂以訛傳訛,先是把“黃花”變成了“黃花菜”,后來又變成了“黃瓜菜”。
23、之所以造成這樣的誤會,大約那個“蝶”字也有一定的連帶責任,它不是和盛菜的“碟”同音嘛!于是東坡居士的“黃花”終于變成了一道“黃瓜菜”,被盛到“碟”里,你要是來晚了可不就“涼了”嘛!。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