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冰冰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思簭投Y為仁句式,克己復禮為仁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顏淵問仁。
2、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3、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4、”[《論語·顏淵》]這歷來是“親親,愛人”者津津樂道的地方。
5、并釋之為“克制自己,服從周禮”的意思。
6、其實不然——在孔子眾多的學生中,顏淵是最好學,理解程度最高的一個(“回也,非助我者也。
7、于吾言無所不說”);也是最為高尚的一個(“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不改其樂”。
8、并已肯定“回心三月不違仁”。
9、象這樣優(yōu)秀的學生還讓他克制自己什么呢?再克制不就更早地克制到死神那里去了嗎?(顏淵身體歷來不好,死得就夠早的了,看把孔子悲傷那樣),在這樣聰穎與心愛的學生面前,孔子豈能說出那樣漫無意義而又隨隨便便的廢話?他應該,也一定是在教導顏回一些更為深刻,更為高遠的東西。
10、孔子,永遠是孔子!在這里,他是在極為凝重與嚴肅地勸告顏回:摒棄一切一般性的事物和生活目標,而唯獨以恢復與創(chuàng)建一個周禮式的理想社會來作為自己此生的終生使命!一改目前“八佾舞于庭”的混亂狀態(tài)。
11、這是“臨終授命”式的神圣賦予,而絕非刻板,教條的禮教說教!的確,在眾多的學生中,也唯有顏淵才可堪承配這樣的重大使命!一切的“非禮勿×”都是對那個理想社會的描述,而絕不是對顏淵的禮教要求及對“仁”的解答。
12、 真是可笑,竟會有人說“你顏淵一天克制自己了,全天下也就跟著變仁了”?(在承認針對個人指導的前提下,傳統(tǒng)的解釋必得如此)不!邏輯學只在說:“一旦建成周禮式的社會了,天下就美好了”!一個“復”字,更是說明一切,并支撐上述觀點的證據(jù)。
13、孔子是“述而不著”的。
14、這句話也一定是由談話的過程記錄下來的。
15、而孔子當時也一定發(fā)成了“復(fu4)”音。
16、不然,一般的學生按照一般的理解也一定會記成“服(fu2)字的。
17、而“服”字及“服從”的用意,當時不僅有,孔子還使用過,并恰恰是用在“服從”的意義上。
18、見《泰伯》末尾處:“三分天下有二,以服事殷,……”由此可見,孔子的讀音及本意確是“恢復”而非“服從”了。
19、而如果孔子生前確曾審閱過《論語》的某些部分,并確定此處是“復”,那就更什么也不用說了。
20、從“回心三月不違仁”這句看來,孔子認為顏回還沒有達到絕對的仁,還有更進一步指導,更進一步努力的必要。
21、什么是絕對的“仁”?可以參看孔子認定的管仲的“仁”——霸諸侯一匡天下!做一番改變現(xiàn)實的巨大事業(yè)!或者具有這樣的堅定目標與日常行為習慣……由此也算獲得了對上述解釋的一種間接證明。
22、“克制自己”,離題萬里! ——摘自《吾臆“仁”》。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