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冰冰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人之初性本惡,人之初性本惡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人之初,性本惡是荀子說的。
2、??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主張人性本惡的是荀子。
3、荀子名況,字卿,戰(zhàn)國時期趙國人,比孟子小70多歲。
4、孟子死時,荀子才10多歲,還是個兒童呢。
5、??荀子論述“人性本惡”,相對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個進(jìn)步。
6、既有邏輯,不像孟子信口雌黃;又有論證,不像孟子胡攪蠻纏。
7、與孟子明顯不同的是,他對人性下了定義:“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
8、”就是說:性,是天賦的、與生俱來的原始質(zhì)樸的自然屬性,是不待后天學(xué)習(xí)而成的自然本能。
9、與“性”相對的是“偽”。
10、“偽”是人為、后天加工的意思。
11、比如,仁義禮智信就是“偽”,是人為教化的結(jié)果。
12、他認(rèn)為:“性者,本始材樸也;偽者,文理隆盛也.無性則偽之無所加,無偽則性不能自美。
13、性偽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14、”荀子明確把人性限定為人的自然屬性:“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無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15、”而把仁義禮智信歸結(jié)為“偽”,是人的社會屬性。
16、??他認(rèn)為:性是惡的,偽是善的。
17、如何使人由惡變善呢?荀子認(rèn)為要通過后天的禮儀教化來“化性起偽”:“人之性惡,其性者偽也。
18、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
19、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于爭奪,合于犯分亂理而歸于暴。
20、故必將有師化之化,禮儀之道,然后出于辭讓,合于文理,而歸于治。
21、由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22、”他認(rèn)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惡的,這些都是人性本惡的表現(xiàn),如順其自然發(fā)展,社會就會充滿爭奪、殘暴、淫亂。
23、因此,必須用師法教化、禮儀規(guī)范來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偽”。
24、??荀子對孟子的“性善論”給予了批判:“孟子曰:‘人之學(xué)者,其性善。
25、’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偽之分者也。
26、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xué),不可事。
27、禮義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xué)而能,所事而成者也。
28、不可學(xué),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xué)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
29、”在荀子看來,孟子的性善論和不學(xué)而能、不慮而知的良知良能說,是不了解性和偽的區(qū)別。
30、??在人性問題上,孟子主張本善,荀子主張本惡。
31、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孟子主張通過教化,扶植和培養(yǎng)善的萌芽,使善性得以發(fā)揚(yáng)光大;荀子主張通過教化,限制惡的趨勢,使人性之惡向善轉(zhuǎn)化。
32、不是。
33、就算是性本惡,也是說那些道德敗壞的人不能說性本惡,只是剛出生不懂是非,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會顯得有點(diǎn)自私。
34、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惡???其實,人剛一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是沒有任何的善惡意識的!!!有的只是最為基本的本能:哭和笑,以及吃,喝,拉,撒,睡!!!初了,這些初生的嬰兒,就是一張無瑕疵的白紙!!!之所以,會有善惡之別,那是因為后天所在的環(huán)境,和家里父母大人們的教導(dǎo),分不開的!!!舉個例子來說: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剛從石頭里誕生的時候,是多么的純潔,善良!!!可在去拜菩提老祖學(xué)藝的路上,在紅塵俗世當(dāng)中,卻學(xué)會了偷雞摸狗,喝酒吃肉,打架鬧事!!!菩提老祖,也只是教了孫悟空一身本領(lǐng),卻不教他為人處事之道!!!這才有了后來龍宮借寶,闖地府,鬧天宮,驚動三界六道的齊天大圣美猴王孫悟空!!!最后,孫悟空成佛,那是靠著唐僧借緊箍咒約束和唐僧的說教,才有了后來的斗戰(zhàn)勝佛!!!所以,我說人初生到世上,是一張白紙!!!是善,是惡,都要靠后天的教導(dǎo)!!!這個問題至今依然屬于爭論性質(zhì)的,古代人分為兩大瓶,一派認(rèn)為人之初,性本善,另外一派認(rèn)為性本惡。
35、持有性本善觀點(diǎn)的認(rèn)為,之所以有善惡之分,是受了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36、另一派則認(rèn)為性本惡,后來之所以有好人,壞人之分,也是因為受了環(huán)境的影響。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