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在漢格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老子一氣化三清用來比喻什么,老子一氣化三清 三清分別叫什么名字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道教三清原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全稱為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簡稱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是道教最早崇奉的至尊之神,或說化身老子,后因出現“一氣化三清”之說,由一尊神變?yōu)槿鹕瘢蕴侠暇腥宓谌簧瘛?/p>
2、? ? ?“一氣化三清”也出現在許仲琳著的《封神演義》,寫的是太上老君與通天教主斗法時,太上老君用一氣化出三個法身的故事。
3、老子者,老君也。
4、《云笈七簽》又用之以寫三清之產生,“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又從三元變生三氣,……三元者,第一混洞太無元,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
5、從混洞太無元化生天寶君,從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從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
6、”既然三元變生三氣,又化生三位天神,此三位天神自然即為三氣所化或為三氣之體現者。
7、這三位天神實即后世所稱之三清尊神。
8、故后世有”一氣化三清“之說,表明”氣“是構造道教最高神的基本要素。
9、同樣,最高神之下的眾神仙,也由“氣”所構成。
10、如“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
11、”即三清祖氣所化,“五老上帝者,五氣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
12、表明玉皇大帝、五老君的“氣”是直接源自根宗。
13、? ? ? 老君一氣化三清的說法出現在唐宋時期,但佛教進入中國后搞了個三寶佛?,所以后期道教就針對這個說了一句,但不能認為三清的概念是唐朝才有的。
14、因為有了道教的三清信仰,所以佛教才造出了三寶佛來對應,方便站住腳跟。
15、? ?自從漢末黃巾失敗,張魯降曹后,曹操令天師部眾北遷,天師道眾逐散布天下。
16、魏晉時期,由于統治者對道教活動的限制,五斗米道的發(fā)展暫時停滯。
17、但是社會上的一些散落各地的天師道教徒仍然十分活躍,漸漸形成了一些新的道派。
18、? ? 雖然當時張魯官拜鎮(zhèn)南將軍,封閬中侯,但曹操立刻將天師教連根拔起“太祖拔漢中民數萬戶以實長安及三輔”張魯和大批漢中教民北遷到三輔,自曹操令天師部眾遷移,天師教的教徒也從而遍布天下。
19、于是都功靖治荒廢,群龍無首。
20、天師教的教團在失去了教主張家還有些凝聚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分裂而出的新興團體開始快速滋生發(fā)展。
21、特別是魏晉的統一,天師道組織戒律渙散,不斷萎縮分裂成各種小團體。
22、各個團體逐漸壯大就再也忍不住了,因此開始獨立。
23、上清派的祖師魏華存,本是天師道的祭酒,造神貶低太上老君,得以自立。
24、有段時間,甚至認為天師道是“三張偽法,當以革除”。
25、認為依上清法修行得道、即可升入“上清”,比天師道的“太清”更高,《真靈位業(yè)圖》是陶弘景個人和早期上清派的部分觀點,比較混亂,也不為后世道家完全沿用,比如所謂原始天王的說法等等,從他將老子的各種神號區(qū)分開來拆分于各階,并作為“下臨萬民”的“太清道主”放在整個七階神系的第四階,僅僅與一些傳說中的著名道士、名臣之列放在一起就看出其故意壓低老子以打壓天師道,實現得以自立的目的。
26、? ? ?關于“一氣化三清”這個說法,其實很多道經都有提。
27、至于是誰化的呢?剛才說了,上清崇原始,天師崇老子,所以看到元始天尊一氣化三清的就差不多是上清派的說法啦,老子一氣化三清的當然就是天師道的說法。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