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冰冰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什么是無紡布,什么是無相念佛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無相念佛即是實(shí)相念佛。
2、 念佛有四:一、持名念佛,聞?wù)f佛名,一心稱念。
3、二、觀像念佛,設(shè)立佛像,注目觀瞻,三、觀想念佛。
4、以我心眼,觀彼如來。
5、四、實(shí)相念佛,即念自性,法身真佛。
6、此四種念佛,名字有差別,義理有淺深。
7、 今本章念佛,乃是持名念佛,有事念理念之分:事念者,有能念之心,所念佛號(hào),一心系念于佛,心佛不相舍離。
8、余常示人:事念之法,心中惟有佛,佛外更無心,口念心念,心念口念,字字從心起,字字從口出,字字從耳入。
9、如是念法,不至昏散,念念相繼,無有間斷。
10、設(shè)若念久口燥,心念口不念則可,口念心不念則不可。
11、更有二喻,以喻念佛之法:一、當(dāng)如貓捕鼠,提起全副精神,身毛皆豎。
12、又當(dāng)如雞抱卵,放下一切思想,飲啄渾忘。
13、果能如是念佛,雖為事念,不但往生可必,而悟理亦自可期。
14、如空谷禪師云:‘不必參念佛是誰,直爾純一念去,亦自有悟日’是也。
15、理念者不必別舉話頭,只須把一句阿彌陀佛,即念反觀,能念心外,無有佛為我所念心即是佛,所念佛外,無有心能念于佛佛即是心,能所雙亡,心佛一致,此即中道,理性念佛。
16、終日念佛,終日無佛可念,終日無念,終日念念念佛;若言其有,則能念之心,了不可得,所念之佛,離相絕名;若言其空,則能念之心,靈靈不昧,所念之佛,歷歷分明。
17、如是念佛,空、有不立,心、佛一如,則持名念佛,通乎實(shí)相。
18、雖然四種念佛,后后深于前前,而理念功成,亦前前徹于后后也。
19、三昧:是梵語,此云正定,即一心不亂,念佛功成也。
20、亦有事一心念佛三昧,理一心念佛三昧。
21、何謂事一心念佛三昧?聞?wù)f念佛法門,可以橫超三界,疾出生死,即深信不疑,愿生凈土,專心系念,句句分明,念念相續(xù),行、住、坐、臥,惟此一念,更無二念,即是以一念,而除眾念,不為內(nèi)惑外境,之所雜亂。
22、如《成具光明定意經(jīng)》云:‘空閑寂寞,而一其心;在眾煩惱,而一其心;乃至訕謗利失,善惡等處,而一其心’者是也。
23、此于事上即得,理上未徹,惟得信力成就,未見道故;但屬定門,無有慧故;祗能伏妄,不能破妄;往生凈土,九品蓮華之中,則在中三品。
24、以功力之淺深,而分上、中、下;而下品三品,乃未得事理一心,念佛三昧者之所生也。
25、 何謂理一心念佛三昧?聞?wù)f念佛法門,即是無上深妙禪,即于念佛之時(shí),諦實(shí)觀察,念佛即所以念心,心佛一如,能所不二,寂而常照,是無念而念,照而常寂,是念即無念,了知佛即是心,心即是佛,心佛見泯,能所情亡,寂然不動(dòng),湛然常住。
26、此不專事相,純修理觀,而得觀力成就,能見諦故,屬慧門攝;兼得定故,安住唯心凈土,親見自性彌陀。
27、往生凈土,當(dāng)在上三品。
28、生則決定生,去則實(shí)不去。
29、以十萬億程外之極樂,亦不出一心之外故也。
30、 無相念佛,簡(jiǎn)單地說,即是先持名念佛,心念耳聞,直到能念之心,所念之佛號(hào)一時(shí)脫落,虛空粉碎,大地平沉,真相現(xiàn)前,得見自心實(shí)性,也即是禪宗所謂明心見性。
31、后再保任自性佛。
32、念念心境消融,此即是大勢(shì)至菩薩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凈念即是真念,真念即是無念,念念真心現(xiàn)前,自行佛現(xiàn)前,才是凈念相繼,并不是念個(gè)佛號(hào)叫凈念。
33、所以有句話“念念喚醒主人公”即是說的這個(gè)意思, 花開見佛悟無生,并不是說往生極樂世界,到蓮花里,蓮花開了,出來看見佛了。
34、這個(gè)下品下生。
35、真念佛是在你還活著的時(shí)候,包心絡(luò)花開了,第八識(shí)掙脫肉身的束縛,掙脫器世間的束縛,出來見自性本覺光明,見自己法身,合上去,即是花開見佛了。
36、 我這是看元音老人的開示,特別是《略論明心見性》,師兄有機(jī)會(huì)自己去看看。
37、其實(shí)修行到最后,你就會(huì)發(fā)現(xiàn),禪凈密,都是講的一個(gè)道理,都是叫你見自性,見自心佛,自悟自度。
38、真能這樣念佛,即是上品上生極樂,得坐紫金蓮花寶座。
39、阿彌陀佛。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huì)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