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冰冰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二年級上冊確定長度單位教學反思,新人教版 二年級數(shù)學 上冊 怎樣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教學反思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學反思長度單位教學反思新學期剛開學,二年級數(shù)學就碰到了難題——長度單位。
2、雖然他們在去年一年的學習中有觸及到關于“米”或“厘米”這類的詞語,但是他們真正的意思還是不知道的,這是他們第一次正式的學習長度單位。
3、這對于他們是新知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老經驗了。
4、所以這樣的課我希望能做到以下幾點: 在原來知識經驗基礎上構建新知識的框架,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和我們很近。
5、 2、糾正老經驗的錯誤認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
6、3、兩者建立聯(lián)系,能用新知識去測量生活中的物體。
7、能用老經驗檢驗和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8、 于是根據(jù)以上的認知我將這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確定為: 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同一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9、在第一課時,我主要讓學生先觀察我用不同的標準測量長度相等的彩帶,通過發(fā)現(xiàn)得出的結論不同從而引發(fā)“為什么同樣長的彩帶,結果會不一樣?”讓學生感知“統(tǒng)一測量標準的必要性”。
10、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同桌合作去驗證我們共同得出的結論。
11、 2、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12、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我分三步走:先讓學生認識尺子,明確尺子上0到1是1厘米。
13、再讓學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他的1厘米。
14、比如1到2、2到3.最后尋找身邊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圖釘?shù)取?/p>
15、借助具體的食物構建好1厘米的長度單位觀念。
16、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兩物體的長度。
17、因為沒有實物投影儀,沒有請學生上來演示測量的方法,厘米太小了,在黑板上畫是看不到的。
18、所以我只好采取了自己正確示范、學生模仿和自己錯誤示范、學生糾正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19、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雪深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20、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力估量的教學,在測量之前我都要求學生先估量。
21、以此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估量的方法和準確度。
22、 5、是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和畫線段的長度。
23、我主要選用同桌互相合作的方式。
24、一個畫好之后,要求同桌再幫他測量一下,以保證對方畫線段的正確。
25、 幾點思考: 在沒有多媒體的情況下,學生經歷有多樣標準測量物體的經歷不足。
26、所以反應在作業(yè)中,個別學生在數(shù)一個物體有幾個正方體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錯誤。
27、對同一測量標準的必要要體會不是很深刻。
28、 2、厘米和米的混淆。
29、一種是在語言上的混淆,一種是在長度觀念上的混淆。
30、 3、測量要求從零開始,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夠不從0開始也能計算出所量線段的長度。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