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在冰冰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冬至的寓意是什么意思,冬至的寓意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冬至傳說 一、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2、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
3、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
4、百姓對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5、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戰(zhàn)亂,能過上太平日子。
6、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7、 二、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
8、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贊不絕口。
9、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
10、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11、 三、在江南水鄉(xiāng),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12、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后變成疫鬼,繼續(xù)殘害百姓。
13、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14、 四、冬至為何吃餃子! 每年農歷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jié)日飯。
15、諺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16、”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yī)圣”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17、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y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yī)者奉為經典。
18、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yī)。
19、”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yī)。
20、后毅然辭官回鄉(xiāng),為鄉(xiāng)鄰治?。浞掂l(xiāng)之時,正是冬季。
21、他看到白河兩岸鄉(xiāng)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22、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y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yī)治凍瘡。
23、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
24、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
25、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26、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27、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