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在漢格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對荊軻的評價300字左右,對荊軻的評價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荊軻可以說是足智多謀,計劃了很久,這是好的地方.但是太過急躁,只是以他一人之力去刺殺秦王,成功的可能性很低.荊軻刺秦王是一個悲壯動人、傳誦千古的歷史故事。
2、事情發(fā)生在戰(zhàn)國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統(tǒng)一中國前六年。
3、當時,秦統(tǒng)一全國的趨勢已定:韓已被消滅,楚、魏、趙也名存實亡,燕、齊亦危在旦夕。
4、地處趙國東北方的燕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
5、當初,燕王喜為了結好于秦國,曾將太子丹交給秦國作人質。
6、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國。
7、為了抵抗強秦的大舉進攻,同時也為了報“見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勇士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諸侯之地”;如不成,則刺殺秦王贏政,使其國內大亂,然后聯(lián)合諸侯共同破秦。
8、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fā)生的。
9、事敗以后,秦大舉攻燕,于公元前222年滅燕。
10、歷代文士對荊軻刺秦王有這樣的評價:北宋蘇洵非議荊軻之行曰:“始速禍焉”。
11、南宋鮑彪為《戰(zhàn)國策》作注說:“軻不足道也。
12、”朱熹認為“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
13、荊柯刺秦王是否真的是在逞匹夫之勇呢?當年唐雎當廷怒斥秦王時曾經說:“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
14、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15、”(《戰(zhàn)國策·魏策》)如上所述,荊軻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但專諸、聶政、要離的行刺純屬“士為知己者死”,而荊軻則基本上不是為一己之私而是為“國家大事”。
16、所以,肯定荊軻的人也更多。
17、第一個是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結尾說:“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
18、”左思的《詠荊軻》稱頌他“雖無壯士節(jié),與世亦殊倫”,“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19、陶潛說他“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20、近代龔自珍贊揚他“江湖俠骨”。
21、評者大都認為,荊軻雖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難以挽狂瀾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國的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他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在國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艱險的精神和氣概還是值得稱道的。
22、劉伯承將軍挽葉挺詩“勒馬黃河悲壯士,揮戈易水哭將軍”,未嘗不含褒荊軻之意。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