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在漢格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人教版軸對稱圖形視頻課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重點: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4、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教學準備: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7、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2、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3、讓學生觀察畫面,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組交流討論。
8、(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9、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
10、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11、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12、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結。
13、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14、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15、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16、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17、[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18、四、課堂總結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五、課堂作業(yè)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19、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0、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21、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22、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3、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并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4、教學準備:實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圖。
25、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游樂園,今天,我們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嗎?2、投影出示游樂園面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26、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27、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還剩多少個面包?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28、[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9、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30、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面包?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組交流討論。
31、(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面包?(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2、(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33、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34、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
35、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面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36、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37、板書:(1)54-8-22 (2)54-(8+2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
38、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39、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40、8、小結。
41、[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42、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43、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44、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
45、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46、[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47、四、課堂總結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教學反思:第三課時 解決問題教學內容:課本第8頁例3教學目標: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48、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9、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50、4、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學習的愉悅。
51、教學準備:實物投影、蹺蹺板樂園圖。
52、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53、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談話:小朋友愛玩蹺蹺板嗎?今天我們到蹺蹺板樂園去玩一玩好嗎?2、投影出示蹺蹺板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讓學生仔細觀察圖。
54、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55、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56、[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57、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58、教師有選擇的板書: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組交流討論。
59、(1)應該怎樣計算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60、(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61、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62、(有一種寫一種特別讓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算)5、比較各種方法的異同。
63、明確名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只不過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4、6、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65、板書:(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結。
66、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67、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68、2、練習二的第2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69、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70、同時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
71、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72、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
73、四、課堂總結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了什么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五、課堂作業(yè)第四課時 解決問題(練習課)教學內容:課本第10、11頁練習二教學目標:在現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74、2、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用法。
75、3、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76、教學重點: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和多樣性。
77、教學難點: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78、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79、教學準備:實物投影、練習插圖情境圖。
80、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前幾節(jié)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并且知道了小括號的用法今天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后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81、[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82、二、合作探索,鞏固新知投影出示第9頁做一做主題圖,學生獨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討論。
83、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
84、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
85、同時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86、2、出示第11頁第3題。
87、學生觀察后問: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交流討論。
88、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感。
89、3、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并說說怎么算總分。
90、通過計算各隊總分,學生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91、4、完成第5題思考題求:一共有多少個方木塊?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
92、算式可以是:3X3X3-2=25(個) 3X3X2+7=25(個) 3X3+3X3+7=25(個)……[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應用知識。
93、思考題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思維。
94、三、課堂總結 新 課標 第一 網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我們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四、課堂作業(yè) 第二單元第一課時 平均分教學內容: 課本P13~14頁,例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95、教學目標: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96、2、 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97、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98、3、 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99、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100、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101、教學準備: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102、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平均分”談話導入,實際操作(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小禮物。
103、老師要送給你們。
104、請動手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
105、(每一組的糖果的數量不相同)(2)、各小組動手操作(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106、2、觀察問題(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fā)現了什么?(2)、學生觀察匯報。
107、(3)、從觀察中我們發(fā)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4)、學生自己取名。
108、3、出示課題(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109、(板書課題)(2)、小朋友再說說剛才哪些組是平均分,哪些組不是平均分。
110、(3)、剛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組你們有什么辦法使它平均分?(4)、學生交流、匯報【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發(fā)現平均分。
111、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
112、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通過問題的引申幫助學生認識平均分。
113、二、實際操作,學習平均分 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1)、論分配方案。
114、(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115、(3)、學生匯報分法。
116、(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3、 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117、(讓學生圈一圈,并說出自己的分法。
118、)【設計意圖】:體現分法的多樣化;開放題拓展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119、三、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練習三第2題。
120、(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121、(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122、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123、四、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124、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用“平均分”解決實際問題。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