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冰冰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蜀王朱椿,蜀王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人物簡介 李?。?19-公元653年),唐朝宗室,祖籍隴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排行第三。
2、 620年(武德三年)六月,封長沙郡王;625年(武德八年),改封漢中郡王。
3、627年(貞觀元年),晉封漢王。
4、628年(貞觀二年),改封蜀王,予益州大都督。
5、637年(貞觀十一年),封為吳王,改授安州都督。
6、 650年(永徽元年),官拜司空,授梁州都督。
7、652年(永徽二年),加授太子太師。
8、654年(永徽四年),因牽扯進(jìn)房遺愛謀反案中,李恪被長孫無忌誣陷致死。
9、 705年(神龍?jiān)辏?,李恪平反昭雪,追?zèng)司空、并重新以親王禮改葬。
10、2、人物生平少年歷宦 620年(武德三年)六月,時(shí)年李恪兩歲,以唐皇孫身份封長沙郡王;625年(武德八年),改封漢中郡王。
11、 627年(貞觀元年),李恪以皇子的身份從漢中郡王(從一品)晉封為封漢王。
12、 628年(貞觀二年),年僅十歲的李恪被改封蜀王,并被太宗授予益州大都督的要職,都督益綿簡嘉陵雅眉濛犍邛八州軍事(府治今四川成都),并都并督巂、南寧、會都督府共計(jì)三十六州,卻以年紀(jì)幼小為由沒有赴任。
13、赴任封地 李恪分別于631年(貞觀五年),被任命為都督秦成渭武四州諸軍事秦州刺史(府治今甘肅天水),未赴任;633年(貞觀七年),被授予都督齊淄青莒萊密七州諸軍事齊州刺史(府治今山東濟(jì)南),赴任一年;634年(貞觀八年),再次成為益州大都督,開親王或宰相遙領(lǐng)都督的先例。
14、罷官風(fēng)波 639年(貞觀十三年),太宗在各方壓力下廢除世襲詔,諸藩王都督銜留存情況、之藩情況待考,李恪此后官職遷轉(zhuǎn)不詳。
15、永徽蒙冤 650年(永徽元年),李恪時(shí)為高宗李治在世最為年長的兄長,官拜司空,并被授予梁州都督的官職。
16、不久之后,又被改封為都督安隨溫沔復(fù)五州諸軍事安州刺史。
17、 651年(永徽二年),加授官職太子太師。
18、 653年(永徽四年)年初,因高陽公主告房遺直對自己無理,從而引發(fā)了初唐時(shí)期最大的一樁政治冤案。
19、房遺愛為活命想效法紇干承基,遂長孫無忌心意而誣告李恪謀反,致其遇害,根據(jù)墓志記載:永徽四年二月初二,李恪在長安宮禁之內(nèi)被縊殺,年約三十四歲。
20、平反昭雪 659年(顯慶五年),在長孫無忌獲罪之后,李恪被唐王朝追封為郁林郡王,并得以立廟祭祀,任命河間王李孝恭的孫子李榮為郁林縣侯來作為李恪的繼承人。
21、后世紀(jì)念 2005年7月,在西安市長安區(qū)郭杜鎮(zhèn)羊元村附近,李恪的墓志被發(fā)現(xiàn)。
22、但是由于基建,附近的墓葬大多已被破壞,故其墓葬已不可考。
23、此地是否為李恪最后葬地,可能性頗大。
24、 李恪墓志,青石材質(zhì),志蓋為覆斗型,上有篆書“大唐故李君之墓志銘”,周有紋飾,品相尚可。
25、3、人物評價(jià)舊唐書.太宗諸子列傳》:史臣曰:太宗諸子,吳王恪、濮王泰最賢。
26、皆以才高辯悟,為長孫無忌忌嫉,離間父子,遽為豺狼,而無忌破家,非陰禍之報(bào)歟?《舊唐書.太祖、代祖諸子列傳》:無忌、遂良銜不協(xié)之素,致千載之冤。
27、永徽中,無忌、遂良忠而獲罪,人皆哀之。
28、殊不知誣陷劉洎、吳王恪于前,枉害道宗于后,天網(wǎng)不漏,不得其死也宜哉!《新唐書.長孫無忌列傳》:噫,使長孫不逐江夏、害吳王,褚不譖死劉洎,其盛德可少訾乎!《大唐故朗陵郡王墓志銘并序》:昔吳王帝之愛子,朝望攸歸,雖魏武憐才,方之多愧,漢皇許善,對我何階。
29、然優(yōu)寵特殊,各萌斯構(gòu)。
30、讒人發(fā)于左戚,妖迭兆于中臺。
31、桂折小山,蘭枯長圾。
32、《李恪第四女信安縣主墓志銘》:(缺兩字)睿族,肇跡于殷時(shí),鳳翥龍興,克昌于明代。
33、遠(yuǎn)則垂芳萬古,近則啟圣千齡。
34、國史為祥,斯可略而稱也。
35、昔文帝升遐之后,高宗踐位之初,吳王以英杰親賢,酒(久)為權(quán)臣所疾,讒言罔極,非命而薨。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