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冰冰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三易墨軒,三易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易有三部:夏代的叫連山,商代的叫歸藏,周代的叫易。
2、后來只有周代的易流傳下來了,所以現(xiàn)在說的易經(jīng)指的就是周易根據(jù)《周禮·大卜篇》對于“三易”的涵義,是指上古以來直到周代初期之間的《易經(jīng)》學術(shù)思想,約分為三個系統(tǒng):(一)《連山易》。
3、(二)《歸藏易》。
4、(三)《周易》。
5、 據(jù)說伏羲時代的易學是《連山易》,首先以艮卦開始,象征“萬物莫不歸藏于其中”。
6、意思是指人類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為主,萬物皆生于地,終又歸藏于地。
7、 周代人文文化的開始,便以現(xiàn)在留傳的《周易》為寶典,首先從乾、坤兩卦開始,表示天地之間,以及“天人之際”的學問。
8、 但東漢的大儒鄭玄,認為夏代的易學是《連山》(故《連山易》又稱《夏易》),殷代的易學是《歸藏》(又稱《殷易》)。
9、當然,周代的易學便是《周易》了。
10、 又另有一說:認為上古的神農(nóng)氏世系名“連山氏”,又名“列山氏”。
11、所謂“連山”,便是“列山”的音別。
12、黃帝的世系又名“歸藏氏”。
13、《連山易》相傳為宓戲所作;《歸藏易》相傳為軒轅黃帝所作。
14、 因此兩說,又有異同的問題存在其間。
15、如果認為夏代所宗奉的易學便是《連山易》,殷代所宗奉的易學便是《歸藏易》,到了周代,經(jīng)過文王的整理,才構(gòu)成《周易》體系的易學,那么關(guān)于這兩個分岐的意見,也就沒有太大的出入了。
16、 但以考據(jù)學者的觀點來看《易緯乾鑿度》和《周禮·大卜篇》這兩種文獻資料,應(yīng)該都有值得懷疑的地方。
17、歷來考據(jù)學家們認為《易緯乾鑿度》等書,純出漢末或魏、晉人的偽作,假托是上古的傳承。
18、這種觀念,并非完全無理,也的確值得研究、考慮。
19、 可是兩漢以后的學者,硬性舍棄《周禮·大卜篇》的觀念而不采信,偏要采用更有問題的《易緯乾鑿度》之說,認為“簡易、變易、不易”為天經(jīng)地義的易學內(nèi)涵,這便是后世以儒理說《易》的根據(jù)。
20、那是不顧考據(jù),只取所謂“三易”原理的內(nèi)義,用之說明易學的大要而已。
21、 此外,關(guān)于《連山》、《歸藏》、《周易》的三易之說,在漢魏以后道家的學術(shù)思想中,便又發(fā)生了兩種觀念。
22、 (一)認為《連山》、《歸藏》這兩個系統(tǒng)的易學,早已失傳。
23、 (二)認為漢、魏以后的象、數(shù)易學,便是《連山》、《歸藏》的遺留,頗為合理。
24、而且《連山》、《歸藏》易學的精義,確已成為秦、漢以后道家學術(shù)思想的主干。
25、如十二辟卦之說,便是以《歸藏》的坤卦為主。
26、卦氣起中孚說,便是以艮卦的半象為用。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