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蔡蔡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泡茶的技巧詳細說明,泡茶的技巧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泡茶技法(一):傳統(tǒng)泡法 一.特色:道具簡單,泡法自由十分適合大眾飲用。
2、 二.沖泡步驟: 燙壺:將沸水沖入壺中至溢滿為止. 倒水:將壺內(nèi)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3、 置茶:這是比較講究的置茶方式,將一茶漏斗放在壺口處,然后用茶匙撥茶入壺。
4、 注水:將燒的水注入壺中,至泡沫溢出壺口。
5、 倒茶: 1.先提壺沿茶船沿逆行轉(zhuǎn)圈,用意在于刮去壺底的水滴,俗稱“關(guān)公巡城”(是因為一般壺都是紅色,剛從茶池中提出時熱氣騰騰,有如關(guān)公威風(fēng)凜凜,帶兵巡城),注意磨壺時的方向,右手執(zhí)壺的歡迎喝茶時要逆時針方向磨,送客時則往順時針方向磨,如是左手提壺,則反之。
6、 2.將壺中的茶倒入公道杯,可使茶湯均勻。
7、 3.另一種均勻茶的方法是在用茶壺輪流給幾杯同時倒茶,當將要倒完時,把剩下的茶湯分別點入各杯中,俗稱“韓信點兵”。
8、注意倒茶時不能一次倒?jié)M一杯,至七分滿處為好。
9、 分茶:將茶中的茶湯到入茶杯中,以七分滿為宜。
10、 奉茶:自由取飲,或由專人奉上。
11、 去渣:用渣匙將壺中茶渣清出。
12、 以備后用:客人離去后,洗杯,洗壺以備下次用。
13、茶葉飲法(一):紅茶飲法 自從我們的祖先發(fā)現(xiàn)和飲用茶葉以來,飲茶方法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變化過程。
14、在我國古代,茶葉最初作為藥用,是采摘生葉煎服。
15、以后,發(fā)展為以茶當菜,煮作羹飲,或與其他食物調(diào)劑飲用,到了明代,才發(fā)展成為我們現(xiàn)在常用的茶葉沖泡飲用的方法,同時,由于我國地域遼闊,茶類眾多,風(fēng)怕習(xí)慣不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飲東方法。
16、不同類的茶葉的飲法雖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差異。
17、這是必須加以區(qū)別的。
18、 ?。ㄒ唬┘t茶飲法 從使用的茶具來分,大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杯飲法,一種是壺飲法。
19、一般說,各類工夫紅茶、小種紅茶、袋泡紅茶和速溶紅茶等,大多采用杯飲法;各類紅碎茶及紅茶片、紅茶末等,為使沖泡過的茶葉與茶湯分離,便于飲用,習(xí)慣采用于壺飲法。
20、 從茶湯中是否添加其他調(diào)味品來劃分,又可分為“清飲法”和“調(diào)飲法”兩種。
21、我國絕大部分地方飲紅茶采用“請飲法”,不在茶中加添其他的調(diào)料。
22、但在廣東,有些地方要在紅茶里加牛奶和糖,使營養(yǎng)更豐富,味道更好。
23、在我國西藏、內(nèi)蒙古,這種飲法更為普遍,稱之為酥油茶和奶茶。
24、通常的飲法是: 先將茶葉放入預(yù)先燙熱的茶壺中,沖入沸水浸泡約五分忡,然后把茶湯倒入茶杯中,沖入適量的糖、牛奶和乳酪。
25、在茶壺中泡過一次的茶渣,一般棄去不再用。
26、一. 泡茶茶具 茶藝泡茶的工具種類繁多。
27、置茶器包括茶則、茶匙、茶漏、茶荷;理茶器包括茶夾、茶匙、茶針、茶槳;分茶器包括茶海、茶盅、公道杯;品茶器包括茶杯、聞香杯、杯碟;滌潔器包括茶盤、茶船、渣方、水方、滌方、茶巾、容則;其它還包括煮水器、香爐、奉茶盤等。
28、以上介紹了林林總總的茶具,但喝茶的用具絕非一定繁瑣復(fù)雜,而應(yīng)由簡入繁,重在培養(yǎng)自己對茶葉的基本認識。
29、 二、泡茶的注意事項 功夫茶一般一泡只沖四次:一為皮;二三為肉,四為極。
30、四沖之后,茶湯基本轉(zhuǎn)薄。
31、四泡茶浸泡時間應(yīng)依次增加。
32、 出茶四字決:低、快、均、盡。
33、出茶不可高,高則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對客人不敬;快,使香味不容易散失,且可保持茶湯熱度;勻,表示對客人一視同仁;盡,茶水瀝盡,茶葉不浸泡過久,茶湯不會苦澀。
34、 任何茶葉都不宜浸泡過久,茶湯應(yīng)與茶葉分離,即泡即飲。
35、過濃的茶湯對身體不利,浸泡過久的茶湯會破壞茶葉特有的香氣和滋味。
36、 三、泡茶用水 泡茶最好用山泉水,用江水最好用中間,用上茶濃,用下茶淡。
37、 在古箏樂曲的伴奏下,主泡人熏香、凈手,先引茶入茶,請來賓賞茶,然后是賞具。
38、品茶講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鎮(zhèn)的瓷器、宜興的紫砂壺。
39、 燙杯溫壺:將沸水傾入紫砂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40、 烏龍入宮:將烏龍茶放入茶壺。
41、 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42、 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43、 春風(fēng)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44、 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45、 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46、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47、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48、 奉茶:以茶奉客。
49、 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余香。
50、 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
51、 最后主泡人向客人答謝品茶,鞠躬退場。
52、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盛行于廣東的今潮汕地區(qū)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shù)、評品質(zhì)量為一體的茶道形式。
53、功夫茶器具精致,泡工獨特,飲用程式亦相當講究。
54、這不但是他們工余飯后的一種消遣,享受,也是他們交際往來的一種工具,更是迎賓敬客的重要手段。
55、功夫茶的茶具小巧玲瓏,非??季?。
56、一套茶具,一般為一壺三杯,也有兩杯和四杯的。
57、泡茶用的水,以泉水、井水為最佳。
58、泡制工夫茶采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
59、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fā)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沖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60、泡制時先將水燒開后沖茶。
61、沖時要掌握以下幾個要領(lǐng),即:“高沖”、“低灑”、“括沫”、“淋蓋”、“燒杯熱罐”、“澄清”等。
62、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xí)慣后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
63、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后火,蝦須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沖,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
64、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
65、首先點火煮水,并將茶葉放入沖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積之七分為宜。
66、待水開即沖入沖罐中之后蓋沫。
67、第一沖杯,以初沏之茶澆沖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里徹外的氣氛。
68、洗過茶后,再沖入蝦須水,此時,茶葉已經(jīng)泡開,性味俱發(fā),可以斟茶了。
69、斟茶時,四個茶杯并圍一起,以沖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
70、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yīng)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
71、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guān)公巡城在”和“韓信點兵”。
72、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
73、最后,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第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