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現(xiàn)在冰冰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汗液酸臭是什么原因,汗液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100毫升汗液里98~99%的成分主要是水,其比重約介于1.002~1.003之間,pH值4.2~7.5。
2、氯化鈉約為300毫克/100毫升。
3、 1~2%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等。
4、汗液本身無色無味,成分可分為無機成分和有機成分兩類,都是體內(nèi)的代謝產(chǎn)物。
5、無機成分主要是氯化鈉、碳酸鈣等鹽類,有呈酸性的,也有呈堿性的,這些酸堿成分的過多堆積會直接腐蝕皮膚、破壞皮膚的組織細胞,導致皮膚老化。
6、而汗液中的有機成分在體表的堆積,在高溫天氣的推動下,更會利于微生物在體表大量繁殖,也是為什么大量出汗后會出現(xiàn)汗臭味。
7、防止汗臭的方法:可以使用烏洛托品溶液取少量涂抹在出汗比較嚴重的地方, 有治療多汗的效果,但是不要用太多。
8、另外每天堅持洗澡,也能緩解汗臭的情況。
9、出汗屬于人體自然循環(huán),不能過度針對出汗,對身體也有害無利。
10、拓展資料:汗液本身也可以作為很多疾病征兆,比如:形形色色的“汗”,可作為窺測疾病的診斷依據(jù)之一。
11、冷汗:每當人在生病、受驚嚇,或心緒格外緊張、生理心理功能失調(diào)時,會不斷地排出大量的汗,觸之發(fā)涼。
12、出汗后?!靶挠杏嗉隆敝?。
13、粘汗:汗出粘膩,發(fā)稠發(fā)熱,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癥高燒,服用解熱退燒藥后的一種病汗。
14、濕熱內(nèi)留,困擾肌膚也會出現(xiàn)粘汗。
15、黃汗:汗色變黃,似黃裱紙色,多因大汗后冷水沖浴,寒濕之邪入內(nèi),或因寒濕郁結(jié)肌膚腠理之間,導致汗液疏泄失常,汗中尿素等含量增多所致。
16、血汗:又名紅汗,肌衄。
17、汗液淡紅,如洗肉水樣。
18、中醫(yī)認為,凡氣血、陰陽偏盛或偏衰,肝火旺盛和陽衰不能固表者,每致汗液變紅。
19、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和內(nèi)分泌功能紊亂有一定關(guān)系。
20、鼻汗:每在情緒激動、精神緊張、工作勞累、講話過多時排汗,汗液自鼻梁鼻翼兩側(cè)滲出,緩緩淌下,汗珠晶瑩可見。
21、其多見于肺氣虛弱的人。
22、額汗:汗出局限于頭額部,甚至汗出如蒸熱氣,故有“蒸籠頭”的俗稱。
23、中醫(y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精明之府”,凡外感六淫,脾胃郁熱及臟腑內(nèi)傷者,均可引起頭額汗。
24、半邊頭汗:整個頭部以鼻中分成兩半,一半頭出汗另一半頭無汗。
25、此系因大病后夫妻同房,陰陽雙虧而寒阻經(jīng)絡(luò)所致。
26、半邊身汗:指半邊身體多汗,而另半身無汗或出汗甚徼。
27、多因氣血不足內(nèi)阻經(jīng)絡(luò)所致,每常見于青年人高血壓腦病、腎性高血壓癥、中風、半身不遂、截癱等患者。
28、勞心汗:系指心窩部和兩乳房中間部位多汗,而其它部位無汗或汗出甚微,多因憂、思、驚、恐過分而傷及心脾所致,以至心不主血、脾不統(tǒng)血胸汗涔涔。
29、常見于勞心過度的知識分子。
30、手足汗:中醫(yī)認為“脾主四肢”,凡脾胃濕熱、內(nèi)蒸不宣、血虛、陽虧、中陽不是,均可導致手足多汗。
31、嚴重的無論寒暑,手足汗均多。
32、會陰汗:汗出局限于會陰和外生殖器部位,凡濕熱下注、腎陽虛衰,均可導致會陰郁有異味汗出。
33、女青年如患有外陰瘙癢癥、陰道炎等婦科病,亦可出現(xiàn)異味的會陰汗。
34、腋臭汗:汗臭如狐騷氣味,夏天出汗多時味更濃烈,這是因為分布于腋窩、腿腋等處的大汗腺分泌異常所致。
35、多見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春期姑娘更多見。
36、焦味汗:抨出津津,綿綿不斷,散發(fā)出——股糊焦味或燃煤味。
37、重者焦味很濃,可刺激周圍人打噴嚏、流清涕。
38、此癥局限于青年男性,系手淫過頻,或經(jīng)常夢遺滑精,又不注意清洗會陰者。
39、此外,高燒病人的“戰(zhàn)汗”,手術(shù)或女性分娩后的“虛汗”,生命垂危、彌留之際的“脫汗”,以及“自汗”、“盜汗”,都是不同病變或不正常的“汗”。
40、?參考資料:汗液_百度百科。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