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土特產(chǎn)(湖北最著名的特產(chǎn))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湖闊天下滿”的說法。
然后,湖北,一個擁有千湖的省份,
經(jīng)過幾千年飲食文化的發(fā)明、改良和沉淀,形成了龐大的楚菜。
我以前介紹過全國著名的湖北菜,
那么,有沒有不那么出名但是很好吃的土特產(chǎn)呢?
跟一個崔哥和他的朋友一起來看看吧!
荊州魚餅
荊州自古盛產(chǎn)魚。魚糕作為荊州八大名菜,歷史悠久。相傳魚糕是妃子之子應所創(chuàng),在荊楚地區(qū)廣為流傳。
而且荊州的魚糕是舊時代皇宮菜肴的“??汀?。乾隆皇帝嘗過之后,甚至唱出了一句好話:“吃魚,看不到魚,可以做百合餅”。
荊州魚糕表面覆蓋一層薄薄的蛋清,里面的東西又白又嫩。將本地捕撈的淡水魚切片,洗凈,制成魚糜,再加入適當?shù)妮o料,攪拌,蒸熟。
用這種方法制作的魚糕質(zhì)地細膩,呈Q形。如果你仔細品嘗,會發(fā)現(xiàn)這種魚吃起來肉香,肉香腥,嫩滑清香,入口即化,讓食客回味無窮。
襄陽鐵梯
鐵蹄,作為湖北襄陽漢族傳統(tǒng)名菜。襄陽人有強烈的感受。每到過年,全國家家戶戶都掛臘肉、鴨肉、香腸等。,但只有在襄陽,人才會掛幾個蹄子。親朋好友來訪,主人就把家里存放的好酒拿出來,然后切幾個蹄子做酒。濃濃的五香混合著香脆的口感,總會讓大家一不小心就饞了一杯。
圈外豬皮略呈半透明暗黃色,酥脆爽口;內(nèi)圈的蹄肉呈粉紅色,肥瘦相間,雖是豬肉但不油膩。很多人在做這道菜的時候,都會用鹽水泡一段時間。這道菜入口會有一股五香的味道,再裹上鮮美的肉,讓很多襄陽的孩子餐桌上有一盤蹄子,能吃好幾碗飯!
武漢炒豆絲
說到武漢,這里有著中國最豐富的“早熟”文化之一,但說武漢人吃熱干面蛋奶酒太早就有些誤解了。
豆絲也很受武漢人的喜愛。無論是炒豆絲還是湯豆絲,武漢人總是能吃得滿嘴油。早點吃一份豆絲,愛吃的人會更愛吃。沒吃過的外地人會在上面“化成面粉”。
豆絲的主要原料是上好的綠豆,加上早稻的面粉,再加上肥瘦相間的豬肉餡,再加上各種風味十足的輔料。這樣做出來的豆絲又脆又濃又香,吃起來淡淡的肉香。都是用香料爆炒或者澆上濃湯,再加上一兩勺辣椒醬,讓食客念念不忘。如果他們?nèi)觳怀裕麄儠X得沒有味道,沒有食欲。
郭奎
論吃公安鍋盔,無非就是“正宗”二字。據(jù)說公安鍋盔是劉備借荊州時張飛發(fā)明的。
吃公安鍋盔沒什么講究??梢哉局?,也可以走著吃。有人吃燒餅要一碗豆腐腦,說嚼完咽不下去;餃子必須配一碗湯。原因是原湯融進了原菜里。只是這個鍋盔好像沒那么講究,可以隨便吃。一個鍋盔5-10元,一般人夠用了。就算是賣漿流汗,最多也就多一個。無論形式還是價格,鍋盔都是不折不扣的大眾食品。
公安鍋盔撒著金黃嫩滑的芝麻,薄脆的外殼包裹著各種餡料,有牛肉餡、三鮮餡、甜咸餡、臘梅肉餡等等。外柔內(nèi)剛,軟軟的,很合適。如果第一口咬下去,嘴里會慢慢覺得酥脆鮮嫩。越吃味道越濃。逐漸變厚的錢包裹著肉餡,帶著辣醬的鮮美在嘴里打滾。
棗酸漿面
酸面是襄陽棗陽特有的面食,起源于清朝,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相傳慈禧長期食欲不佳,許多廚子都因此而苦不堪言。有一天,找不到出路的大臣突然聞到一股從未聞到過的香味。順著香味方向,他發(fā)現(xiàn)在廚師們給自己做飯的地方,有人在做一種面食。那是澆在面條上的濃湯,散發(fā)著誘人的酸味。大臣們敢于嘗試,將這種面條獻給慈禧品嘗。沒想到,吃了太多油膩食物的慈禧胃口大開,贊不絕口。
經(jīng)過幾代人的不斷改進和更新,加上幾十種香料,酸醬面不僅色香味俱全,還具有開胃、預防感冒的功效。如今,在棗陽的琚灣街頭,人們的鼻子和嘴里都彌漫著酸奶油面條的味道,很多襄陽的居民也經(jīng)常開車到棗陽來品嘗美味的酸奶油面條。
酸湯面的主要原料是雜面。酸湯,酸菜,綠豆芽,蔥花,香菜都是秘制的,再把炒好的芝麻稍微搗碎。過程不復雜,但不油膩。酸極了,香極了,深受大家喜愛。
其中,加工過的酸辣醬更為關鍵。將芹菜、白菜挑入缸中,發(fā)酵至酸味溢出,將板油、大蔥、瘦肉、豆瓣等炒燉。幾個小時做雜醬,也就是澆在面條上的臊子。
當?shù)厝顺运後u面,往往會在店里點一小碟鹵菜,有素的,也有肉的。吃的時候給他們端上酸香的酸湯面,一份酸湯面,再來兩片鹵菜。他們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