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勝主要事跡(108英雄主要事跡)2021-04-25 20:08:19
水滸英雄中,能有好下場的英雄不多。就影響力而言,跑得最早最有智慧的是云龍公孫勝。
需要注意的是,當(dāng)七星聚首的時候,公孫勝并沒有贍養(yǎng)母親、追隨老師的想法。為什么在梁山大業(yè)蒸蒸日上的時候,他選擇第一個離開?
————————
征方臘前夕,公孫勝以“拜師學(xué)藝,養(yǎng)老送終”為由,毅然離開梁山集團。
與上次脫離組織不同,公孫勝的離隊沒有任何炒作和神秘化。他毅然離開了,他成為了離開梁山集團的第一人。為什么在其他英雄還在為事業(yè)奮斗的時候,公孫勝卻選擇了離開?
第一,梁山四哥的地位,公孫勝已經(jīng)被陷害空,他認為沒有留下來的必要。
經(jīng)過征遼、、王慶等一系列戰(zhàn)爭,梁山集團實際上已經(jīng)分化整合為宋江和盧俊義兩大軍團。
路松和路松反復(fù)分兵,這兩個集團軍的成員越來越固定,基本上形成了兩條平行線。軍團這邊,宋江是教頭,吳用是參謀,一正一負;盧俊義這邊,盧俊義是教練,朱武是參謀,也是如此。
這樣的權(quán)利分配顯然不能讓公孫勝滿意。他,梁山四哥,集團常委,其實已經(jīng)被陷害空,成了有名無實的人物。
公孫勝的作戰(zhàn)指揮甚至不如朱武。像云龍這樣有血性的人,能忍受這樣的遭遇,然后一走了之。
第二,宋江的政治路線與公孫勝的革命理想相去甚遠。
公孫勝是一個富有革命理想的同志。他搶生日班不是為了自己的財富,而是為了革命建設(shè)需要的資金(出發(fā)點遠比劉唐和一起犯罪的三阮高尚)。
公孫勝理想中的梁山不像晁蓋那樣高瞻遠矚,做一天和尚,搶一天強盜,也不像宋江那樣一心想著招安路線。
從公孫勝的宗教身份來看,他的革命理想應(yīng)該和他的前輩張角、后輩洪秀全一樣轟轟烈烈、驚天動地。
走強盜路線,投降主義路線,被公孫先生鄙視,理想無法實現(xiàn),留在那里也沒用。所以他已經(jīng)兩次脫離組織,第二次已經(jīng)下定決心不回頭。
第三,廖的成功,梁山集團的威望達到頂峰,公孫勝隱退正當(dāng)其時。
縱觀北宋歷史,國家最大的問題不是內(nèi)憂,而是外患。實際上,北宋滅亡是因為外來侵略。
根據(jù)書中的描述,梁山集團征遼成功,宋朝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外患問題。公孫勝此時選擇離隊,對宋江和梁山集團仁至義盡。
要不是公孫勝的大義,早就是公孫勝在梁山招安的那一刻離開了。公孫勝隨隊參加了這次探險,和王慶是后來才加入的,所以不在此討論之列。
第四,羅真人深知去方臘的艱難,為了不冒生命危險,堅持要帶著徒弟公孫勝。
神仙羅真人送給宋江的八句法言中,最后四句是這樣寫的:“立冬至日終,大雁飛去。吳頭楚尾,官路共歸?!?/p>
《從冬天開始到結(jié)束》寓意方臘;“鴻雁離別”寓意梁山兄弟生死離別;“吳頭楚尾”是指宋江從吳地(江州)造反,最終死于滁州;《關(guān)雎歸故里》可能是說梁山兄弟雖然生死離別,但最終還是得到了朝廷的賞賜。
羅真人已經(jīng)知道方臘的未來極其危險,所以他自然不會讓自己的弟子去冒險。羅真人和宋江分別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段話:
“此徒弟公孫勝,由貧道出家,遠離世俗,名正言順。奈的命運是星星會掉一會兒,所以他忍不住來了。今日風(fēng)俗短,路漫漫。如果你今天留在這里為窮人服務(wù),你會失去你哥哥對過去的感情。今天和將軍一起做了很大的工作,比如打完Kai回北京。此時,我告別,但望將軍還之。一是讓窮人有傳道人,二是避免他媽希望靠門。忠誠的將軍必須忠誠的旅行。不知將軍是否恩重如山,甘于清貧?”
羅真人語重心長,宋江不住點頭。
宋江蘇以“義”“孝”著稱,但公孫勝只是在招了廖之后才離隊,對梁山并沒有失去任何“義”。離隊的原因是為師母服務(wù),但又不失“孝”字。
公孫勝的孝道,宋江除了一期“我覺得老兄弟在一起,像花一樣;除了感嘆如今的兄弟像花一樣分開,沒有留下的理由。
公孫勝的離去,對梁山集團來說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梁山集團要想征服江南,難度極大。方臘的幾個大漢在戰(zhàn)斗中大顯神威,梁山在失去公孫勝的情況下連連敗退。幾個勇敢的人直接或間接地死在了那些邦聯(lián)軍隊的偉人手里。
面對一些非正常死亡的兄弟,宋江心里可能會想,如果孫兄弟還在,他會怎么樣!但是,公孫勝已經(jīng)走了,再也不會來了。
兄弟,血性之人,皆惜情義;奸詐之人,多以忠義之名,以善良愚弄人,籠絡(luò)人心,取之為己用,實現(xiàn)其意圖。唉,水滸傳,聚到最后總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