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根皮(中草藥烏桕根)
烏桕根
拼音Shān
來(lái)源:陸川本草
它來(lái)源于大戟科植物烏桕的根。秋收。
烏桕的原始形態(tài),也叫紅烏桕。
喬木或灌木,高3 ~ 5m。枝灰黑色,具點(diǎn)狀皮孔。葉互生;紙;橢圓形至卵圓形,長(zhǎng)3 ~ 10厘米,寬2 ~ 5厘米,頂端短而尖或鈍,基部鈍,全緣,頂部綠色,底部粉綠色;葉柄長(zhǎng)2 ~ 7.5厘米,頂端有2個(gè)腺體?;▎涡院痛菩弁?;總狀花序頂生,有濃密的黃色小花;雄花和雌花在同一個(gè)花序里,但有時(shí)只有雄花,沒(méi)有花瓣和花盤;7雄花簇生在苞片腋,苞片卵形,先端銳尖,腺體1在每邊,花萼杯狀;雄蕊2,很少3;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附近,花萼3,三角形,子房卵形,3室,柱頭3裂,向外反折。蒴果室背開裂;種子近球形,被蠟層覆蓋。四月至六月開花。7-8月果實(shí)。
這種植物的葉(烏桕葉)也用于藥用目的。詳情請(qǐng)參閱專題文章。
棲息地生長(zhǎng)在平原、丘陵和山地的疏林或灌叢中。分布:廣東、廣西、福建、臺(tái)灣省、云南、貴州、湖南、江西、浙江等地。
嘗《陸傳本草》:“苦,寒,微毒?!?/p>
主治:利尿通便,化瘀消腫。治療便秘、白濁、跌打損傷、蛇咬傷、痔瘡、皮膚瘙癢。
①陸川本草:“祛瘀消腫,通便清胃。治跌打損傷,熱大便,蛇咬?!?/p>
②廣西民間常用草藥:“治蛇傷、瘡癰、濕癢、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煎服,1 ~ 2元(鮮1 ~ 2元);或者和搗碎的果汁一起喝。外用:搗固或煎服。
①便秘復(fù)方:烏桕根1-2根。用水煎服。
②白濁治療:烏桕根1-2根,豬肉2-2根。用水煎服。
③蛇咬傷治療:烏桕根1-2根,楓葉2-2片。搗碎,與糯米水混合,取汁。將殘留物涂抹在受影響的區(qū)域周圍。
④治療蛇咬傷:烏桕1 ~ 2對(duì),烏桕葉1 ~ 2對(duì)。水煎服,酒送服。
⑤痔瘡、皮膚瘙癢的治療:烏桕根、地膠、金銀花適量。用水清洗受影響的區(qū)域。(選自廣西常見民間草藥)
摘自《中醫(yī)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