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的法國還處于封建社會制度下,但資本主義已經相當發(fā)達,大型私營企業(yè)規(guī)??蛇_數千人。
這些資產階級擁有先進的技術和雄厚的資本,但他們沒有政治地位。
這個時候我們的社會實行了嚴格的等級制度,人被分為三等。第一類是天主教牧師。第二級:貴族。第三層次:公民和包括資產者、農民、無產者在內的下層民眾。
1788年春天,法國發(fā)生了一場大旱。同年夏天又下了一場冰雹,大量農田絕收。冬天天氣非常寒冷,通貨膨脹導致面包價格大幅上漲,造成大規(guī)模饑荒和疾病。
社會動蕩和經濟蕭條讓生活在凡爾賽的國王路易十六覺得自己的生活水平受到了影響。他想做些事情來改善他的生活。經過一番思考,有一個解決辦法——增稅。
敢做敢為是上流社會人士的優(yōu)秀品質。19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在凡爾賽召開第三等級會議,企圖在第三等級上增稅。
所謂三級會議,就是社會三個層面的代表都會參加會議。每級一票,共三票,少數服從多數。14世紀,教會勢力強大,國王為了與教會爭權奪利,爭取社會各階層的支持,設計了這次會議。后來王權主導地位確立,這個會議就變得可有可無了。實際上,在1789年,這個會議已經有175年沒有舉行了。
路易十六認為會議只是一種形式,但他并不認為三級下層階級和一百年前的下層階級有什么不同。目前第三層次,大資本家手里有錢,一部分人,有知識有技能,不再愿意被欺負。
在會議召開之際,第三層次的代表提出了兩個要求:
一是限制國王權力,將三級會議變成國家最高立法機構;
第二,改變按等級分配投票權的方式,要求三個等級一起開會,按出席人數投票。
國王路易十六對這些要求怒不可遏,但迫于壓力,他同意一人一票,并限定300名牧師、300名貴族和600名平民。
自古斷人財路,如殺父母。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更難。牧師和貴族自然不接受一人一票的規(guī)則。維護規(guī)則只需要絕對的力量,現在資產階級有了打破舊規(guī)則的力量。
第三等級的代表在未經路易十六批準的情況下自行開會,成立了“國民議會”。后來,專門為制定憲法而設立的制憲委員會小組從國民議會中產生,國民議會改名為全國制憲議會。
路易十六自然對這種情況不滿,秘密把軍隊調回巴黎,開始組織取締“國民議會”。
消息傳出后,巴黎人民群情激憤,怒不可遏。特權階層和普通民眾之間的矛盾是無法掩蓋的。
19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手持武器攻占了巴士底獄。在起義中,平民奪取了巴黎市政府權力,建立了國民警衛(wèi)隊。國王不得不讓步,承認制憲會議的合法地位。這時,制憲會議實際上成了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1989年8月26日,議會通過《人權宣言》,宣布“人人生而自由,永遠平等”。
1790年6月,制憲會議廢除了王子、世襲貴族和騎士頭銜,重新劃分了行政區(qū)。建立大理法院、最高法院和陪審團制度。制憲會議還沒收了教會財產,宣布法國教會脫離教皇統治,由國家管理,實現了政教分離。
19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偽裝逃脫失敗。一些激進的領導人和民眾要求廢除君主制,實行共和制,但君主立憲制主張維持現狀,保留君主制。9月,在制憲會議中,溫和的保皇黨人都坐在論壇的右側,而激進的革命者都坐在左側。從此產生了“左派”和“右派”兩個稱號。這次國會制定了“一切政權由全民產生”和三權分立的憲法。
19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躺在斷頭臺上。他想不通,但他想賺點錢改善生活。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