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今昔,深入挖掘你不知道的河北歷史。大家好。我是“清史之王”。歡迎收看《清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干貨的歷史故事。
今天,我們告訴你石家莊四縣命名歷史的故事。
石家莊有四個縣,現(xiàn)在的名字都是古代皇帝自己取的。這四個縣分別是正定縣、高邑縣、平山縣、無極縣。
正定縣,原名正定縣,漢高祖劉邦平定陳毅、趙麗之亂時就在這里。漢高祖劉邦勝利后,該縣改名鎮(zhèn)定,意為真正的安定。這個縣名一直沿用到清朝中葉雍正年間。因為雍正帝的名字叫胤禛,所以和胤禛的名字一樣。為避諱起見,正定縣改名為正定縣,沿用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高祖暴動時,正定縣在今長安區(qū)東、西古城統(tǒng)治,南北朝時又遷至今正定古城。但歷史上東西古城長期歸正定縣管轄,直到上世紀(jì)40年代才納入石門(石家莊)城區(qū)。
無極縣,原名無極縣,歷史悠久。武則天稱帝后的第二年,即697年,無極縣改名為無極縣。這次改名,大概是因為武則天對“無字”的厭惡,覺得這個字屬于生僻字,很難寫。
平山縣原名方山縣。這個縣在唐肅宗時期被重新命名。晚年爆發(fā)安史之亂,迫使玄宗走上南逃之路。后來,恒力王子為唐肅宗繼承了王位。唐肅宗、安史之亂和史思明這兩位將軍非常討厭,所以他們在當(dāng)時改名了幾個縣。
比如房山改名平山,鹿泉改名鹿泉,鹿城改名蜀鹿。這次改名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宣示打敗叛軍俘虜,殺死安祿山的決心。到了近代,獲鹿又改為鹿泉,蜀鹿最后改為辛集,平山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高邑縣因東漢光武帝劉秀而得名。他于公元25年6月在古城以南7英里的錢球亭繼位。繼位后,光武帝改鄄城縣為高邑縣,至今已有1995年歷史。
但值得指出的是,古代的鄄城和劉秀都在今天的邢臺市柏鄉(xiāng)縣。光武帝時期高邑縣的面積比今天大很多,包括今天的柏鄉(xiāng)縣等地。柏鄉(xiāng)縣得名晚于隋文帝,當(dāng)時高邑、柏仁縣部分土地分出,設(shè)立柏鄉(xiāng)縣。柏鄉(xiāng)縣因古有柏鄉(xiāng)后郭于此而得名。
劉秀把鄄城縣改名為高邑縣,也是為了博取好感。當(dāng)時他正處于事業(yè)上升期,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事實上,新皇帝登基改地名并不少見。
好了,今天的故事到此結(jié)束。歡迎我們的下一篇文章。也可以留言,說出你想聽的故事,想知道的歷史。我們會盡力滿足您的要求,并告訴您。
本號已與“維權(quán)騎士”簽約,本號文章未經(jīng)許可嚴(yán)禁轉(zhuǎn)載或抄襲。違者必究!請文明評論,杜絕謾罵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