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雕塑(麥積山石窟東方雕塑展廳)
原標題:麥積山石窟東方雕塑展廳
麥積山
麥積山石窟泥塑佛像
在領略了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之后,再去天水的麥積山石窟和炳靈寺石窟感受不一樣的震撼。
麥積山石窟和敦煌莫高窟是四大石窟??胺Q5-18世紀世界泥塑藝術史上的瑰寶,被譽為“東方雕塑展覽館”。2014年,中國、哈吉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走廊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麥積山石窟位于甘肅省天水市東南35公里的秦嶺山脈。遺跡包括佛教石窟遺跡和相關的佛教寺廟和佛塔。洞穴群開鑿在群山環(huán)抱的麥基山紅色砂巖單山懸崖上,洞穴之間由零散的棧道相連。有198個建于5-13世紀的佛教龕,7000多個泥塑像和1000多平方米的壁畫遺跡。東南崖下是瑞應寺,始建于5世紀(東晉),重建于16世紀(明朝)。山頂是佛塔,建于7世紀(隋朝),重建于18世紀(清朝)。它是一座八角形的五層實心塔,檐密,高9米。麥積山石窟的整體形象,以其孤峰、卓立和錯落的洞穴,加上周圍的丹霞地貌和豐富的植被景觀,構(gòu)成了獨特的景觀價值。
麥積山石窟中保存的6世紀中國風格的洞檐和洞穴結(jié)構(gòu)是中國化石窟早期階段的代表性物證。5-6世紀保存在洞穴中的泥塑佛教造像是類中國造像初級階段的代表性物證。麥積山石窟第4窟檐廊外側(cè)的“瘦肉雕塑”藝術形式,融合了淺浮雕和壁畫的藝術形式,是麥積山石窟的獨創(chuàng)。
麥積山石窟作為修建在中原通往河西走廊重要交通節(jié)點上的佛教石窟,展現(xiàn)了一幅佛教石窟這種因絲綢之路上的宗教交流而產(chǎn)生的外來建筑形式受中原文化影響而發(fā)展的圖景。同時,麥積山石窟的壁畫還保存了中原地區(qū)形成的最早的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