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食物,無一例外,都必須遵守一個原則——適量。很多人沒有“適量”的概念。他們一聽說什么東西吃了有益,就拼命吃。聽說吃多了有害,就什么都不敢吃了。其實,吃少量有益的食物并不意味著吃多了就會有益;在多吃有害食物的同時,少吃未必有益。
水果雖然好吃又健康,但還是要悠著點吃,因為水果吃多了會造成各種困擾,對少數人來說,甚至會影響身體健康。那么,水果吃多少合適呢?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水果的推薦量為200 ~ 400 g,也就是說,根據皮膚的量,每天水果以250 ~ 500 g為宜。不幸的是,對于許多愛吃水果的女士來說,一次吃七八個獼猴桃或半罐葡萄并不困難。我認為一個人在夏天吃半個大西瓜并不過分...其實這些都是水果過多的表現。
為什么食物過量后不提倡?這是因為一天的均衡飲食必須由多種食物組成,就像一個樂隊不能只演奏一種樂器一樣。水果有水果的營養(yǎng)優(yōu)勢,但不能代替谷物、魚類、蛋奶、蔬菜、堅果等其他食物類別的好處。僅僅吃水果,必然會導致營養(yǎng)的“偏差”。如果一兩天感覺不到,時間長了就會危害身體健康。
那么,多吃水果會帶來什么樣的困擾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水果的成分。
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水,約占80% ~ 90%,所以水果有水潤多汁的感覺。其次,是糖。不甜的水果對人類沒有吸引力。要想讓我們覺得香甜可口,水果中的糖分含量通常需要達到8%以上,5%也只是微甜。比如草莓5%左右,蘋果8%左右,甜葡萄可以達到15%以上,甜鮮棗可以達到20%以上。正因為如此,一般來說,果汁都是用比較甜的水果做的,含糖量很高。比如蘋果汁8% ~ 10%,相當于普通甜飲料的含糖量;葡萄汁可高達16% ~ 20%,比普通甜飲料高出一倍。
這樣你就明白了,水果吃多了,糖的攝入量會很可觀。比如你吃500g含糖量為15%的甜葡萄,去掉皮和籽,按實際吃65%的果汁計算,你會攝入49g的糖,從能量上來說是196千卡,占一天所需能量的10%。如果再吃一個蘋果,果肉200g左右,含糖量8%,就得到16g糖,加起來就是65g糖。實際上,餐館里供應的一碗米飯是由大約100克大米制成的,其中含有大約76克淀粉。如果在三餐之外吃這些水果,相當于吃了將近一碗飯。
所以多餐的話,水果吃多了就要減少主食,不然容易胖。然后,有朋友問:我就不能用水果代替一頓飯嗎?對減肥不好嗎?這種方法也有它的問題,雖然一天兩天都無所謂。但長期以水果代餐,會出現蛋白質攝入不足、貧血、缺鋅、缺鈣、維生素B1缺乏等問題。對于那些熱衷于減肥,經常吃水果減肥的女性來說,這種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相當多,會導致手腳冰涼,精神萎靡,甚至更年期。
另外,很多人聽說過,水果不要吃太多,因為它“涼”。我不是中醫(yī),不方便評價什么是“涼”,但值得提醒的是,水果是一種可以提高腸道通過速度的食物,尤其是種子微小的,如獼猴桃、火龍果、桑椹、柿子、草莓、香蕉(現在很多香蕉品種的種子都退化了)、鮮枸杞、甜瓜、西瓜、葡萄等。這些水果的種子不能被腸道消化吸收。它們會刺激腸道蠕動,促進腸道內容物更快排出體外。臺灣省有研究人員對獼猴桃做過實驗,每天吃兩個獼猴桃,觀察大腸內容物的通過速度。發(fā)現獼猴桃能明顯加速腸道內標志物的通過。
用更擬人的方式來說,這可能是植物和動物之間的一種“互惠”關系:植物把甜美的果實送給動物,讓動物在獲得果實營養(yǎng)的同時,把自己的種子帶到更遠的地方。在排放種子時,它們還攜帶有肥料,有利于后代的萌發(fā)和繁殖...但是植物也有心眼。他們不希望自己的小種子被動物的消化道傷害。為了保護他們的后代,他們對大自然的安排是如此巧妙。
從這個意義上說,經常因為膳食纖維不足而便秘的朋友,非常適合吃帶籽的水果。如果吃香蕉(成熟的香蕉)效果不好,也可以嘗試其他帶籽的水果。而那些腸胃不好的朋友,吃東西容易拉肚子,喝涼水甚至有上廁所的感覺,所以不適合多吃水果,尤其是籽很小的水果。一次吃太多容易拉肚子。即使是消化功能正常的人,也會因為一次吃一大盆葡萄或者三個瓜而拉肚子。這種情況,除了一部分是致病菌引起的,大部分叫“食物不耐受”。
為什么多吃水果會導致消化不良?眾說紛紜。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有些人有果糖吸收障礙,水果中大量的果糖刺激腸道,引起腹瀉;還有人說水果吃多了會稀釋胃液,導致上消化道細菌大量繁殖;水果通常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如果胃酸不足,就殺不死它們,可能會造成消化道損傷。水果中的單寧、多酚等抗營養(yǎng)物質會降低消化酶的活性,引起消化不良;因為微小種子刺激腸道蠕動的物理作用可能會促進腹瀉,等等。
對于消化能力較弱的人來說,在吃了大量的水果,擔心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后,少吃油膩和高蛋白的食物是明智的。反過來,對于這些人來說,如果已經吃了很多油膩的食物或者高蛋白的食物,胃腸道負擔重,那么就不適合吃很多水果。這就是“螃蟹和柿子不能同吃”、“螃蟹和梨不能同吃”、“羊肉和西瓜不能同吃”等傳統(tǒng)禁忌之所在。
我反對這些禁忌,因為它們過于強調“相互克制”,讓人忘記了真正的原因。其實如果本來腸胃功能就差的話,不僅僅是柿子,還有葡萄、甜瓜、草莓等。會有類似的效果。如果腸胃功能正常,身體強壯,那么就沒必要介意這些問題。
此外,水果中的蛋白酶、草酸、單寧等物質會傷害口腔和消化粘膜,很多水果也可能引起過敏。比如很多人說吃了獼猴桃后舌頭刺痛,甚至黏膜受損出血。吃了柿子后嘴巴發(fā)麻,是被蛋白酶和單寧傷害的結果。有些人吃了獼猴桃后嘴巴發(fā)麻,喉嚨發(fā)癢,很多人吃了芒果、菠蘿、木瓜、甜瓜等水果后也有類似的問題;有的人吃了嘴里起水泡,身上起疹子;這些都是食物過敏的表現。
既然對食物過敏,就不應該勉強吃。過敏引起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水腫會影響正常的呼吸和消化功能,嚴重時可能導致生命危險。還有國外研究認為,孕期吃太多柑橘類水果與出生后過敏風險增加有關。請注意,這是關于“太多”帶來的風險,而不是說孕婦根本不能吃柑橘類水果。根據膳食指南,每天250克水果是不會引起麻煩的。
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積極治療胃腸疾病,通過調整飲食和運動習慣來改善代謝功能,吃各種食物時注意適量,對于會引起不適的食物盡量少吃或不吃...知道并做到這些養(yǎng)生措施,比記住幾個“禁忌”有意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