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nèi)部治療。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廣安門醫(yī)院皮膚科徐艾教授指出,疣的治療以清熱解毒、祛風散結(jié)為主,常用藥物有板藍根、薏苡仁、馬齒莧、木賊、香附等。根據(jù)疣的具體疾病、患處及皮損情況,區(qū)分濕與瘀,或?qū)嵟c虛,從而采取不同的治療策略,如祛濕或祛瘀、攻邪或補虛。如扁平疣,多在面部或頸部,數(shù)量呈淺棕色或褐色,略隆起,不癢或微癢。治表證,祛濕,清熱解毒。處方采用麻黃杏仁薏苡仁甘草湯:炙麻黃、苦杏仁、薏苡仁、甘草、板藍根、木賊、香附、阿莎麗、白蒺藜、白鮮皮。如果是尋常疣,好發(fā)于手掌、手指或足底(即跖疣),單個或多個疣,表面粗糙,角質(zhì)化明顯。跖疣表面常覆蓋一層厚厚的老繭,有些壓痛,偶爾發(fā)紅?;钛?,清熱解毒。桃紅四物湯由桃仁、紅花、赤芍、白芍、川芎、板藍根、木賊、香附、白蒺藜、細辛、薏苡仁、茯苓和甘草組成。以上方劑的味道和用量要根據(jù)患者的陰陽、虛實來變化。
同時小劑量異維a酸治療扁平疣可以抑制病毒,抗角化。后期口服維生素C可促進色素沉著消退;如果瘙癢明顯,可采用口服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可緩解瘙癢,安撫患者情緒,有利于自身免疫功能的恢復(fù)。
2.在外治法方面,徐老師非常重視外治法的運用。中藥煎劑泡泡浴與獨特的包裹療法結(jié)合應(yīng)用,能起到排毒、活血、軟化、脫皮的治療效果。
洗浴基本方:香加皮30~40 g,輔以木賊、香附、阿莎麗、五倍子、馬齒莧等。用法:
用水煎服外敷,溫濕取汁(扁平疣),或浸泡(跖疣),每日1次,每次30分鐘以上。如有腫脹、滲出等急性炎癥,加地榆、黃柏、柿蒂清熱斂瘡;有色素沉著者,加山楂;皮膚肥厚、角化明顯者加蒼術(shù)、蒺藜。
對于手掌和足底部分的疣的治療,可以采用包裹療法:先將麝香壯骨膏或橡膠膏等硬膏切成合適的大小,敷在疣體上,使表面軟化,然后刮掉角質(zhì);其次,用杠柳果肉汁等抗病毒藥物包裹患處。疣周圍的正常皮膚由硬面霜保護,每24小時打開清潔一次。刮去疣根部的殘渣,然后用溫熱的中藥浴包裹。這種方法重復(fù)幾天,直到疣被完全去除。第三,如果疣基本扁平,那么外用苯扎氯銨(創(chuàng)可貼)鞏固療效。
3處方應(yīng)用的特點
3.1口服中藥按其辨證論治也是疣。由于皮損特點不同,發(fā)病部位不同,徐老師采用不同的辨證思路和治療方藥。扁平疣屬于風濕病,用經(jīng)方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祛表證,使風濕病從表證消散。但尋常疣或跖疣屬于熱毒,瘀滯氣血。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劑,用于切割,以活血軟堅為主,清熱解毒。這種辨證論治疣的方法在以往的中醫(yī)文獻中鮮有報道。
3.2外洗藥重用香加皮香加皮又稱五加皮,為Ramaceae,杠柳屬植物杠柳的干燥根皮。外用杠柳的果肉汁具有抗疣病毒3-4的作用,但杠柳的果實或果肉汁不易獲得和保存。因此,經(jīng)多年臨床觀察,用30-40 g杠柳切片代替是有效的。如果能取香加皮果實的新鮮果肉汁(乳白色粘液),點在疣的根部,去疣效果會更好。
3.3巧用膏藥,如麝香壯骨膏、膠布、創(chuàng)可貼等。,在治療頑固性跖疣,消除扁平疣后期色素沉著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許定,中醫(yī)雜志,2014年8月(16),徐希治療頑固性疣的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