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鄰居”越南是一個非常喜歡吃貓肉的國家。它每年吃掉400萬只貓。越南以前很窮,當?shù)厝烁F得吃不上肉,就打起了貓肉的主意。后來生活變好了,但越南人吃貓肉的習慣一直流傳下來。
越南市場上貓肉的受歡迎程度已經(jīng)和夜宵攤上的小龍蝦王不相上下了。他們殺貓的方法非常殘忍。越南人把貓關在籠子里,放到水里活活淹死。
為什么要這么做?因為貓咪會因為應激反應而對腎臟產(chǎn)生大量的激素,而且隨著不斷的掙扎,肌肉會變得更有嚼勁,菜的味道也會更好。
據(jù)說在越南的宵夜市場,一盤貓肉做的菜可以賣到400-500元,供不應求,沒有市場。
中國的烹飪技術和食材比越南豐富,但很少有人吃貓肉。其實中國有吃貓肉的傳統(tǒng)。例如,清朝時,廣東人發(fā)明了一道名菜“龍虎斗”,將豹肉、浣熊肉和蛇肉一起烹制。
然而,隨著豹貓成為保護動物,“龍虎斗”也開始改善,成為鰻魚肉和豬肉,很少與真正的貓肉一起烹飪。如今,廣東的許多餐館已經(jīng)看不到“龍虎斗”這道菜了。
中國是一個吃飯的國家,天上飛,地上走,水里游,甚至土里鉆。只要能吃,中國人就能把它做成餐桌上的美味。
甚至牛肚子里未消化的草都可以用來做牛肉平板火鍋。食物方面,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中國人不能吃它。什么都敢吃的中國人很少吃貓肉。為什么?老規(guī)矩,先點個贊。我們來看看中國人不喜歡吃貓肉的原因。
有人說,中國很少有人吃貓肉,因為它是酸的。這是真的嗎?事實上,在中國有很多種烹飪方法,如炒,燉,燉,烤,烤。除此之外,還有各種香料和膻味很重的羊肉,都可以煮的很好吃。怎么才能不做出好吃的貓肉?
所以中國人不吃貓肉,不是因為它酸,而是有更多的原因。
第一,心理因素。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傳統(tǒng)甚至迷信的說法。在老祖宗留下的話里,貓是“通靈”的動物,尤其是黑色的“黑貓”,據(jù)說有溝通陰陽的能力。
再加上各種關于貓的靈異鬼怪的傳說,中國人逐漸形成了怕貓的習慣,認為吃貓肉不吉利,會給自己帶來厄運,所以很少有人吃貓肉。
第二,中國有兩千多年的“吸貓”歷史。從唐代開始,貓慢慢進入中國尋常百姓家,成為寵物。
很多人可能不信,但是古人養(yǎng)貓是有具體規(guī)定的。據(jù)《崇正比目舒同》記載,宋人買貓時要訂立契約,稱為“收貓契約”。貓契和婚約性質(zhì)一樣,也就是說,古人買貓養(yǎng)在家里,就像“娶”新娘一樣。
買家需要為賣家準備“嫁妝”,可以是鹽、糖、茶等。如果帶回家的貓是流浪貓,需要給貓媽媽送魚干。
帶著貓回家的路上,也有壓力。貓要用布袋裝好,然后放在桶里;盧峪溝,需要用石頭填起來,然后走過去。這么愛貓的中國人,當然不忍心吃貓。
第三,健康問題。有些家養(yǎng)的寵物貓是不會吃的,在野外游蕩的野貓不知道攜帶了多少病毒。野貓捕食老鼠、鳥、青蛙和一些昆蟲,體內(nèi)攜帶弓形蟲、裂頭蚴等寄生蟲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市面上大部分貓肉來源不明,隨便吃很可能會引發(fā)健康問題。高溫烹飪雖然能殺死部分寄生蟲,但不能保證百分百安全。
總之,中國人不吃貓肉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也不需要吃貓肉填飽肚子。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養(yǎng)貓,中國人也越來越愛貓,也不是隨便吃貓肉。